江苏高考提前批录取线一出,整个教育圈都震动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物理类06专业组的投档线竟飙到655分。
这分数放在十年前,足够轻松迈进北大清华,如今却成了警校的入场券。
更惊人的是,国防科技大学在江苏物理加化学方向最高分甚至达到671分,警校平均录取线也站上610分门槛。
这些数字已超越多数985高校普通批次的录取线,曾经“考不上好大学才报警校”的观念被彻底颠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江苏的物理类06专业组(化学)分数线达到655分,在广东120专业组也冲上650分。这个分数意味着什么?
在传统名校序列中,它足以叩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高校的大门。但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宁愿放弃这些光环,也要抓住警校的录取机会。
根本原因在于编制直达车效应: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生参加公安联考,入警率超90%,直接进入公安机关成为公务员。
对比普通大学毕业生——哪怕来自985高校——仍需挤过国考、省考的独木桥(平均录取率仅1%-2%),警校这条“免考公务员”的捷径,对焦虑就业的考生和家长如同救命稻草。
公安联考全称为“公安院校统一招警考试”,是公安部专门为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生设置的岗位分配考试。
这一机制包含两次关键机遇:
第一次选岗:可报考公安部机关、铁路公安、民航公安等国家直属单位。2024年公安部直属单位招录中,公安大学毕业生占比超60%。
第二次选岗:回生源省份参加地方招录,九成毕业生按籍贯分配至家乡公安机关。
成绩直接决定选岗优先级。高分考生优先挑走“热门岗位”——国家部委机关、北上广深等经济强市的岗位。
而对普通大学生,即便通过公务员考试,多数人只能从基层岗位起步,晋升缓慢且调动困难。
在普遍高分的环境下,部分考生通过科目组合优化实现“弯道超车”。
以江苏为例:
选“物理+化学”组合报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需645-655分;
选“物理+政治”组合报考同校,仅需623-626分,直降近30分。
这种差距源于政策适配性错位:警校核心专业要求政治必选,而传统理科尖子生多扎堆“物化生”,导致“物政”考生池较小、竞争较弱。
2025年江苏多名选“物政”的考生甚至以不足600分的成绩成功投档警校,科目组合的红利肉眼可见。
警校热并非毫无变数。2025年辽宁历史类招生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现断档式下跌:最低位次从2024年的1587名暴跌至1.96万名。
这种剧烈波动说明:报考存在大小年现象,盲目追高可能踩空。
更关键的是,录取≠入编。公安专业学生除高考分数外,必须通过体能测试(2024年淘汰率15%)、政治审查、心理测评等关卡。
2025年公安联考还将新增实战技能测试(占比20%),对缺乏警务素质的纯高分考生形成新挑战。
警校分数线暴涨只是“体制内信仰”的缩影: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在江苏投档线达657分,广东达666分;
上海海关学院在江苏05专业组投档线657分;
二本院校南京晓庄学院的乡村教师计划专业组,分数线竟飙至630分。
当企业裁员潮蔓延、职场不确定性加剧,一份“带编到老”的工作成为家庭安全感的终极寄托。
正如一位考生家长坦言:“清北文凭可能失业,警校毕业却端上铁饭碗,655分贵吗?值!”。
十年寒窗,高分学子争抢警校名额,背后是普通家庭对阶层滑落的深度焦虑。
当“稳定”成为超越“名校光环”的硬通货,655分进公安大学,已不是亏不亏分的问题,而是一场精心计算的生存投资。
只是,那些本可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的尖子生,批量涌入体制内的队列时,科技赛道的人才缺口又由谁来填补?
当“求稳”压倒“追梦”,究竟是考生的聪明,还是整个社会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