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我最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之一。
它看起来挺难,实际上一点也不简单。
用公里数计算保养时间科不科学?一点也不科学。
但是没办法,都是被逼的。
因为用任何办法计算保养时间都不科学。
我们先来举三个极端案例:
1、你住在欧洲是吧?
假设你家在德国南部的慕尼黑,而你上班的地方位于德国北部的汉堡。
你每天开着柴油坦克300出门就上高速,以300km/h的时速狂奔去上班。
一直跑了3万公里才去保养。
2、你没正经工作,喜欢大旅游。
你开着柴油坦克300沿着欧洲农村小路周游列国,平均时速基本在50km/h左右。
一直跑了3万公里才去保养。
3、当你大旅游途径希腊的时候,你爱上了雅典,决定在雅典定居。
雅典很热,你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把柴油坦克300停在奥林匹亚宙斯神殿里面,然后待在车上怠速吹空调,一吹就是一整天。
日复一日,你发现吹了十年的空调,行驶里程终于到了30000公里。
好了,请听题:
以上三种30000公里保养的方案,哪种可以被接受?
有没有发现问题出在哪?
你太聪明啦。
你意识到了暴力驾驶会迅速降低机油寿命。
你也意识到了车即便停在那里怠速不动,发动机也是在运转的,这就意味着机油的生命正在被消耗。
你能想到的问题,工程师也能想到。
历史上突然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说,计算发动机曲轴的转的圈数来保养,不就科学了?
但是你仔细一想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统计曲轴旋转圈数,只解决了怠速发动机运转,同时里程又不增加的问题。
也就是说只解决了你在奥林匹亚宙斯神殿吹空调的问题。
但是没解决你要从慕尼黑去汉堡上班的问题啊。
而且那位工程师被产品经理一顿训斥,我们拥挤的仪表上哪里还放的下曲轴圈数这一数据?
那位工程师经过一整夜的优化,统计了市面上的所有工况,终于总结出一套接近完美的公式:
保养里程=平均时速×700。
为什么是700呢?因为工程师喜欢坦克700(大误)。
反正你别管700怎么来的。
人家就是能算出来平均时速×700最合理。
比如你在欧洲大旅游,平均时速50,他就跟你说,50×700=35000,那你就35000公里保养。
比如你常年在奥林匹亚宙斯神殿吹空调,平均时速只有5,5×700=3500,那你就3500公里保养。
可能哪位会问了。
那你要是开着柴油坦克300从慕尼黑去汉堡上班,平均时速300,难道要14万公里保养吗?
这你大可放心,柴油坦克300根本就跑不了300。
那位工程师经过调研发现,欧洲人开车,绝大多数平均时速都在30到45之间,所以就定了个2万到3万公里一保养。
说完欧洲怎么定出来的这个数字,再来说说为什么我们是1万?
其实1万公里保养也就近几年的事情,再往前可都是5000公里保养的。
为啥呢?
1、汽车刚传入我国寻常百姓家的时候,正直改革开放。
那会没有地图出不了远门,大家也都不舍的开,好几年都开不到两万公里,那不行啊,保养里程得减一减。
2、我国经济发展初期,各地大兴土木,汽车作为运输工具,又要拉货又要走烂路,这也得减一减。
3、当时的石油化工行业技术薄弱,无论是燃料用油还是润滑油,品质都较差,这也得减一减。
4、人民群众的汽车知识水平贫瘠,不折腾不舒服,减一减。
5、好不容易经济水平上来了,假货也多了,为了防止假冒伪劣,这也得减一减。
6、城市开始拥堵了,平均时速越来越低,这不减不行吧?
7、经销商说,我们卖车赚不了几个钱,让我们售后挣点总可以吧?好,继续减。
8、为了防止个别犟种一会极速,一会怠速,一会又往机油里面加玻璃水,再减。
好家伙。
这不减不要紧,一减就从3万变成了5千。
直到市场竞争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大家开始学会营销了,纷纷开始喊出,我们的发动机可以1万公里1保养,我们的发动机好。
5000公里的时代才完成了历史使命。
1万公里保养,是一个包含了历史遗留问题、消费者知识素养问题、环保问题、利润问题、犟种问题、数学整数的工整优雅问题、方便传播记忆以及霸王条款等等问题,所共同制造出来的数字。
实际上,你高速跑的多,平均时速能达到50以上,你也是可以3万公里保养的。
只是,4S店不给你质保了这我就管不了啦。[捂嘴哭][捂嘴哭][捂嘴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