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河南,女豫剧演员,在50度左右高温的铁皮棚中表演2个多小时,不料,刚谢幕就一头栽倒,她身上的戏服早已被汗水浸湿! 7月的河南林州,太阳把地面烤得发白,乡下临时搭的铁皮戏台更成了个大蒸笼。 体感温度眼看就要冲到50度,一位30多岁的豫剧演员正站在里面,裹着里外好几层的戏服,演着《情断状元楼》里的敫桂英。 她脸上的油彩被汗冲得一道一道,厚重的头面压在头上,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把衣领都浸得透湿。 台下的人能看出她不对劲,脚步有点发飘,抬手挥水袖的时候,动作也比平时慢了些,但她眼神一直亮着,唱词一句没差,身段也尽量撑着架子。 中间有阵子,她明显晃了晃,后台的张团长赶紧跑过去问,要不要换个人上,她摆摆手,摇摇头,接着往下唱。 就这么撑了两个多钟头,最后一幕落了,她对着台下鞠了个躬,刚直起身,整个人突然往前一栽,倒在台上没了动静。 旁边的人赶紧冲上去,七手八脚解开她的戏服,拿电扇对着吹,又往她嘴里塞藿香正气水,掐她的虎口。 折腾了好一会儿,她才慢慢睁开眼,脸色白得像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后来听剧团的人说,她是演到一半就觉得头晕恶心,知道是中暑了,可就是不肯停。 这事儿被传到网上,好多人看了都揪心。 有人说,这才是真的爱这行,不然谁能在五十度的棚子里扛俩小时? 也有人骂,剧团就不能想想办法? 后台是备了风扇和药,可那点东西在蒸笼里顶啥用? 还有人提到“戏比天大”,说这是老规矩,可再大的规矩,也不能拿人命开玩笑啊。 其实这不是头一回了。 剧团的人说,夏天这样的事常见得很,铁皮棚不透气,太阳一晒就没法待人,演员们中暑是常事,“都习惯了”。 他们嘴里的“习惯”,藏着老辈传下来的硬规矩:戏只要开了锣,就不能停,哪怕台下只剩一个人,也得唱完。 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是,不光是夏天,冬天也没好到哪儿去。 去年3月,郑州下大雪,地上积了厚厚一层,冷得人直哆嗦。 有个豫剧班子在露天台上表演,台下就坐了三个观众,演员们穿着单薄的戏服,唱了两个多小时,从头到尾没停过。 后来团长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只要开了口,就不能半路撂挑子。 说起来,豫剧有上百年的历史,以前在河南,街头巷尾都能听到,人称河南梆子,不光河南人爱听,全国各地都有戏迷。 可现在基层剧团的日子越来越难,年轻人不爱看,台下坐的大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 为了留住这点人气,演员们只能硬扛,夏天扛高温,冬天扛严寒,病了也扛着,就怕一停,连最后的观众都没了。 真希望这些剧团能好点,夏天能有个凉快的戏台,冬天能有个挡风的棚子,演员们不用再拿命去拼。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