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福建副省长贺敏学被抓,毛主席得知情况后非常惊讶,因为贺敏学不仅是贺子

万物知识局 2025-07-17 15:04:23

1967年,福建副省长贺敏学被抓,毛主席得知情况后非常惊讶,因为贺敏学不仅是贺子珍的哥哥,还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重要功臣!   1967年,贺敏学被几名带着袖章的人匆匆带走,没有人给出理由,也没有人敢多问,那是一个人心惶惶的时代,即便是资历深厚的老干部,也无法倖免风暴席卷的命运。   贺敏学出生于1904年,自幼受儒学熏陶,青年时期他就表现出不同于同龄人的敏锐与刚直,在南昌军官子弟学校读书时,他接触到了新思想,最终在1927年投身共产党。   这一年中国革命也正处转折关口,贺敏学回到家乡,在永新地区率先组织武装暴动,建立工农政权,担任主席,点燃当地第一把反抗封建与国民党的烈火。   暴动失败后,他带着残部转入井冈山活动,当时这里尚未成为红军根据地,山中割据势力林立,尤以袁文才、王佐势力最盛,贺敏学因地利人熟,早早与两人建立起信任,这为后来红军到达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桥梁。   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余部进驻井冈山时正陷入孤立困境,是贺敏学站出来,用长期积攒的信誉斡旋调解,促成红军与地方武装达成共识,双方合流,奠定根据地的稳固基础。   在之后的岁月中,他不仅多次参与要地防守,还提出在部队中推行政治与文化教育,提升士兵思想水平,红军从此不再只是乡勇武装,而成为一支有精神内核的革命军队,他的见地为后来军队制度的规范与整合埋下伏笔。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参与过黄洋界的防御部署,在弹药匮乏的情况下,合理调配有限火力,成功阻击敌军的进攻,这一战被后人铭记。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调往敌后战场,指挥地方武装进行破袭与渗透,作风稳健,战果斐然,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华东野战军27军副军长,指挥部队参与渡江战役,其所部成为第一个突破江防、挺进南京的突击部队,建国后,他原本可以留在中央机关,但他选择调往福建,投身地方建设。   福建彼时百废待兴,地处东南沿海,战略位置敏感,他主张修路筑厂、发展工业,尤其是在三明地区主导钢铁厂筹建,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夜以继日攻坚克难,那是一个不讲条件、只讲担当的年代,而他正是这样一位不讲私情、不求浮名的干部。   更令人敬佩的是,在全国统一评定行政级别之际,他主动要求调低待遇,理由仅是希望让出晋升名额给更需要的人,这一行为在当时并不常见,更显其坦荡胸怀。   可十年动荡到来,一切成就、忠诚与奉献都被一纸检举推翻,他因为曾在会议上为一位被批斗的老战友说了几句公道话,立刻被打上“问题干部”的标签,无从辩解、无人庇护,他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被秘密关押。   他的妻子李立英在多番申诉无果后,只得将压箱底的一封信拿出,那是毛主席多年前写给他们的私信,寥寥几字,却字迹清晰。   信件传到北京,毛主席看到后再无迟疑,亲自示意周恩来处理此事,调查随即展开,结论也来得干脆,完全失实,属“乱扣帽子”,贺敏学终在83天后获释。   他出狱后,没有怨言,没有怒气,只是默默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参与政协工作,他从不借妹妹的身份谋取利益,也从不以自己资历自居,他知道革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百姓,他的这一信念从未动摇。   1988年,贺敏学在福州病逝,享年84岁,他的骨灰最终安放在井冈山,那个他曾洒下热血、奠定基础的地方,这一归宿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回响。   信源:人民网——贺子珍家族不为人知的传奇

0 阅读:0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