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女教授在985任教3年,每次课上都没几个人听,最终因考核不过惨遭辞退。万万没想到,2014年她转身进入华科大一个举动创造历史。 信源:澎湃新闻——网传华中科大郇真文章未被国际顶尖期刊接收?期刊主编:属实 广州中山大学有位数学老师叫郇真,她的求学经历让人羡慕。 从国家顶尖的北京大学毕业,又拿到了国外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2017年,她带着这份漂亮的简历,满怀热情地回到祖国,在著名的中山大学当了老师。 郇真老师打小就爱数学,父亲也是大学教授。 在她眼里,那些复杂的公式定理特别美妙,很有艺术感。 她很想把这种对数学的热爱传递给学生。可是,事情的发展跟预想的有点不一样。 刚开始有三十来个学生,但一个学期后,坚持听课的所剩无几。 学生们普遍觉得跟不上,像看天书。 学校方面也委婉建议她调整教学方式,多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这让郇真老师心里不是滋味。 这些教学上的困难,影响了她的工作考核。 教学上的困难影响了她的考核。 中山大学要求老师教学科研都行。 郇真研究能力强,但教学评估连续几年都不理想,总在改进名单上。 教了三年后,到2020年,因为教学考核一直没达标,她离开了中山大学。 这对热爱教育的她是个打击,甚至让她一度怀疑是否适合当老师。 不过,人生有时就是峰回路转。 同一年,在一次会议上,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负责人了解到郇真的情况,很欣赏她的研究能力。 他们表达了华科更看重扎实研究成果的态度。这给了迷茫中的郇真新的希望。 于是,郇真老师决定加入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大说到做到,很快调整了她的工作任务安排,教学只占了她工作的40%,还专门安排了助手帮忙处理教学相关的事务。 这下可好了,郇真老师终于可以分出更多心思,沉下心来投入她最热爱的数学研究当中。 让她自己都有点意外的是,教学压力减轻了,整个人反而放松下来之后,和学生的关系也亲近了些。 在华科课堂上,她开始试着用更实在,更能让学生理解的方式,去讲那些很抽象的东西。 有时候,她还会跟学生聊聊自己做研究时,碰到的有趣事情。 比如说,为了解开一道难题,她可能好几天都一筹莫展,甚至晚上都待在办公室想问题,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 学生们都感觉这位老师,不是那么高高在上的,是个真实的,对数学特别执着的人,自然也就更愿意亲近她了。 在搞研究这条漫长辛苦的路上,郇真老师靠的是踏实和坚持。 她钻研的是数学里面一个非常深奥,全世界也就那么一小撮人在做的方向,需要把两个看似不太相干的数学分支,结合起来琢磨。 这工作特别特别烧脑,费时费力,但郇真老师有股子韧劲儿,经常在办公室里一琢磨就是深夜甚至通宵。 大量的草稿纸堆满了她的桌子和椅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底,经历了无数个思考和演算的日夜,她终于在一个关键难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她发现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就像是找到了某种特别的“钥匙”,能打开这两块分隔开来的数学领域之间的大门,能把它们联系起来。 这个发现非常重要,有可能解决一个困扰了数学界很多年的著名猜想! 当然,有了突破性的想法,距离真正让全世界认可的成果,还差着关键一步,需要把整个发现用最严格的数学语言,写成论文发表出来。 这过程特别不容易,光是写证明就耗费了她整整一年的时间。 接下来是投稿,她选择了数学界最权威,也最难发表文章的顶级期刊《Acta Mathematica》。 这个期刊有一百四十多年历史,要求极为严格,一年也就刊登十几篇文章。 上一次咱们中国的学者,独自在上面发表文章,已经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 结果不出意料,她的稿子第一次投过去没通过,第二次又被退了回来。 审稿的专家们眼力很毒,指出了论文证明里的一些小问题,和表述可以更清楚的地方。 换了别人可能就灰心了,但郇真老师没有。 她把这看作是磨炼,埋头扎进去仔仔细细地改。 前后修改了四个回合,花了快两年时间。 终于,第三次投稿后,2022年秋天的一天,那封代表论文,被正式接受的邮件来了! 这消息在数学界可是件轰动的大事情。 听到成功发表的消息,郇真老师并没有表现出特别激动,当时只是平静地说了句:“挺好,通过了。”然后,接着低下头去钻研她的数学题目了。 还是同事们晚上拉着她庆祝的时候,她才和大家聊起背后默默付出的那些辛苦和坚持。 郇真老师走过的路,就像一道复杂但最终有解的数学题。 在中山大学,她是个好学问的学者,但教书的方式,可能一时没找到和学生很好的契合点。 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学校给了她最适合的环境,让她的研究才华得以全力释放,最终做出了世界级水平的贡献。 她自己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是关键中的关键。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时换一个地方,换一种环境,找到真正能发挥所长的舞台,那份埋藏在心底的热爱,终究会等来发光发亮的一天。
广州一女教授在985任教3年,每次课上都没几个人听,最终因考核不过惨遭辞退。万万
烟火阑珊歌婉转
2025-07-17 22:06: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