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提议:“将贪官全部财产划入养老储备基金,以减少年轻人的压力!”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养老金缺口,其实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但现在越来越严峻,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面对的程度。中国现在老龄化速度很快,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2.9亿,占总人口的20%以上。 换句话说,每5个人里就有一个是老人,而且这个比例还在继续增加。 而年轻人呢,少子化趋势明显,新出生人口越来越少,缴纳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原来是5个人供一个老人,现在可能只有两个甚至一个人去供一个老人。这么下去,肯定是入不敷出的。 目前中国养老金主要靠三部分:第一是企业和职工缴纳;第二是财政补贴;第三是投资收益。 但这三块都受限制,年轻人少,缴费自然少;财政压力大,国家也不能无限补贴;而社保基金投资收益长期来看还行,但毕竟体量不够大,也不可能靠炒股炒出养老金来。 所以说,这个缺口是真的存在,而且越来越大,如果不想办法补上,未来的我们可能真得自己攒钱养老了。 这时候,戴相龙提出了两个建议:第一,把贪官被查扣的财产,划出一部分放进养老金账户里;第二,从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里,划出固定比例充实养老金。 说实话,这还真不是个小数目。这几年反腐力度空前加大,有的贪官一查就是几十亿、几百亿的资产。像一些落马的金融高官、国企老总,他们名下的房产、公司、海外账户加起来能顶一个县的财政收入。 这些钱本来就是非法所得,被国家没收后,多数都归入国库。但问题是,这些钱有没有可能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转入养老金账户?毕竟,这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钱,用来给老百姓养老,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从道义上说,大家肯定是支持的。贪官的钱给人民养老,这听着就让人解气。但现实操作上,也不是那么简单。 贪官财产变现本身就有难度,有些资产是股权、有些是房产、还有海外账户,涉及法律程序复杂不说,有些甚至难以追回。 就算追回了,要不要全部拿来充养老金?还是按比例划一部分?这个机制怎么建?划给哪一级的社保账户?这些都需要政策支持和法律明确。 所以,贪官财产确实是一笔可以动的“钱”,但不能完全依赖它,它更像是一种补充和象征意义的支持。 我们再说土地出让金,这几年,地方政府靠“卖地”过日子的事,大家都不陌生了。有的城市,超过一半的财政收入都来自土地出让金。而这些收入,基本上都花在城市建设、基建、还债上面了。 戴相龙的意思是:既然土地是国家的,是全民所有的,那卖地的钱也应该服务于全民的基本保障,比如养老。 这个逻辑没毛病,问题在于地方政府愿不愿意割肉。你要让一个靠卖地过活的地方,每年拿出5%、10%给社保基金,它可能就要压缩其他开支,甚至影响到项目运作,这背后的博弈很复杂。 但从长期看,这种划拨机制是有必要考虑的。国家可以通过立法或出台财政制度,比如土地出让金收入中固定比例进入“社会保障专户”,这部分资金只能用于养老、医疗等用途。既能缓解养老压力,也让资源分配更合理。 说到底,养老金不能只靠贪官财产和土地收入这种“非常规”资金。这些钱能补一点,但靠它们来撑起未来几十年的养老金体系,显然不现实。 现在年轻人一边缴社保,一边又担心自己将来领不到养老金,觉得像是在“给上一代人买单”。其实这种情绪可以理解,但我们也得看到,社保本质就是代际互助,今天你交给上一代,未来你老了也会靠下一代来支撑。 关键在于,这个制度得让人信得过、看得到希望。 所以,把养老金透明度提上来,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账户情况,国家财政怎么补,社保基金怎么投资,缺口怎么补上,这些都要讲清楚,让人有信心。 像戴相龙这种建议,也是在提醒我们:养老金不是政府一个人的事,是全民的事,要集思广益,想办法把这摊子事做好。 养老金缺口已经摆在眼前了,不是能拖的问题了。戴相龙的建议虽然不一定能马上落实,但它至少提供了新的思路——该从哪里筹钱,怎么让全民共享改革成果,怎样让制度更加公平透明。 未来我们肯定还会看到更多建议、更多政策出台。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要想养老有保障,不能只靠个人攒钱,更不能只靠发达省份输血。制度设计要更合理,资金来源要更稳定,全社会都要参与进来。 信源:2020-12-20 17:42·中国青年网
7月18号,31省将陆续公布2025年养老金调整细则,涨额不到50元?距离20
【10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