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副营长颜文斌和连里的几个干部正在老乡家商量晚上如何行动打鬼子,忽然

史迹趣闻集 2025-07-18 14:10:11

抗战中,八路军副营长颜文斌和连里的几个干部正在老乡家商量晚上如何行动打鬼子,忽然,从门外急冲冲地闪进一个人来,他一身农民打扮,那兴奋的表情中似乎有些焦急。颜文斌一看是地下党的情报员,便招呼他坐下来。 1940年初秋某日傍晚,冀中平原一处农家院落的油灯忽明忽暗。 八路军副营长颜文斌正与几名连排干部围坐桌前讨论战术,柴门突然被推开,进来的是位神情焦灼的庄稼汉。 来人原是地下交通员,他急报当天午后有六辆日军卡车从石家庄驶往灵寿运送物资,次日将原路返回。最紧要的是情报显示——每车仅有二至三名日军押运。 这份情报让指挥员们双眼放光。 连日苦寻作战机会未果,如今敌情明朗:卡车必经之地乃石家庄至灵寿的公路,押运兵力薄弱如同纸糊灯笼。战机稍纵即逝,众人当即拍板截击。然而伏击首重地利,颜文斌当即带骨干换上便衣,由交通员引路骑车勘察地形。 月色昏沉如蒙灰纱,一行人沿土路疾行数十里仍无所获。直至曲阳桥村暗影浮现眼前。 这村庄夹在两大据点之间,外墙由丈余高青砖垒砌,年久失修处豁口遍布。 最妙是公路紧贴围墙外侧蜿蜒而过,砖墙既能遮蔽伏兵身影,墙洞恰成天然射击孔。 众人相视点头——此乃天赐布袋阵!待敲定方案返回驻地,战士们早已摩拳擦掌。 颜文斌压住急切情绪,连夜召开支委会定策:各排分堵头、断尾、拦腰三处,以枪响为号齐发。 农历八月十六日丑时末刻,部队轻装疾行至曲阳桥。 趁黎明前的浓黑夜色,战士们摸进村墙悄然排布:撬松墙砖抠出射击孔,借柴草遮掩枪管,同时动员村民疏散避难。当曙光微现时,黑洞洞的枪口已如百足蜈蚣蛰伏于砖缝间。 时间随日头爬升愈发难熬,三个时辰后远方终于腾起烟尘,车队轰鸣声由远及近。 可车轮碾过土路掀起的黄尘里,官兵们心头咯噔一沉——每辆篷布卡车篷顶竟密密麻麻蹲满三十余个钢盔!敌情骤变超乎预料。 颜文斌瞬间决断:人在暗处好放枪,狭路相逢勇者胜!六辆卡车相继驶入射程时,驳壳枪声撕裂沉寂,霎时墙洞喷射出暴雨般的弹幕,手榴弹如落雹砸向公路。 头车油箱轰然爆燃,火蛇瞬间吞噬后两辆,整段公路化作火胡同。 突遭灭顶之灾的日军慌作困兽斗:有钻车底胡乱扫射的,有跳车逃窜摔断腿的。 尾车鬼子急打方向盘,拖着几具尸首往灵寿仓皇遁逃。 负隅顽抗的日军军官刚露头就被颜文斌一枪撂倒。 眼瞅敌人缩在车底架起机枪,副排长张德胜怀揣手榴弹翻出矮墙,几个鹞子翻身贴近残车,轰响中炸得铁皮乱飞,趁势夺了支三八大盖回撤。 激战持续至日头西斜,日军车队仅剩焦黑骨架。 清点战果时,我方仅有五人挂彩,更牵回数匹膘肥体壮的大洋马。战士们啃着硬馍谈笑凯歌还,星斗满天照亮归途。 距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七十四载后,颜文斌将军在沈阳军区总院安详辞世。 这位百岁老将晚年提及曲阳桥之战总强调:“砖墙再厚挡不住枪子,可要是没老百姓连夜帮着掏墙洞、搬弹药,咱这伏击就成了无本之木。” 信息来源: 《解放军报》年刊载颜文斌回忆录 中国新闻网年报道《开国少将颜文斌逝世》 河北省灵寿县党史研究室《曲阳桥抗战遗迹调查》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史迹趣闻集

史迹趣闻集

汇集趣闻,历史乐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