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春晚,倪萍在给观众念海外华人祝福国人的贺电时,突然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来纸上竟是空白的,由于是现场直播,她灵机一动想了个妙招,上演了一出史诗级救场。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年仅32岁的倪萍当时刚主持春晚两年,面对这种突发状况,她选择了临场发挥。 她先说出了南沙群岛守礁官兵的新春祝福,紧接着是远洋船员的问候,然后提到海外留学生给祖国的祝福,最后以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的贺词收尾。 整个过程持续了约一分钟,她的语速平稳,表情自然。直播结束后,导播间的工作人员才发现她手里拿的是白纸。原来准备好的贺电稿件在开播前被误当作废纸处理了。 春晚总导演黄一鹤事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时在后台监看的他非常紧张,如果主持人出现停顿或冷场,将成为严重的播出事故。正是因为这次意,外促使央视改进了直播流程管理。 从1992年开始,央视重要直播节目实行了新的稿件管理制度,要求所有文稿必须有专人负责保管和递送。同时开始为主持人配备提词器设备,减少对纸质稿件的依赖。 倪萍能够成功应对这次危机,与她平时的知识积累密切相关。她有收集报纸资料的习惯,对各地新闻动态比较了解,这些储备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此事之后,北京广播学院将其编入播音主持专业的案例教学中,用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 央视主持人大赛,更是从2007年开始增设即兴环节,考核选手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组织语言的能力。这个环节的设置就参考了1991年的这次经历。 当年的四张白纸后来被央视资料馆收藏,2016年央视台庆60周年展览时,这些白纸作为展品之一向内部员工展示,旁边配有当时的直播录像。 倪萍在2009年出版的《日子》一书中,回忆这段经历,她表示当时自己的第一反应是不能让画面出现空白,必须说点什么。她选择的四个群体都是当时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特殊岗位人群。 这种临场反应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必修课,许多高校在期末考试中会设置类似的突发情况模拟,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即兴表达。 虽然是随机应变,可不得不佩服倪萍深厚的功底。有老观众回忆说,倪萍念贺电时的语气自然流畅,完全看不出是即兴发挥,这种专业表现成为衡量优秀主持人的重要标准。 随着技术发展,现在的直播条件已经大大改善,可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任何时代都是职业素养的核心。 信息来源: 黄慧群《春晚记忆——从幕后看台前》. 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年,第147页。
1991年春晚,倪萍在给观众念海外华人祝福国人的贺电时,突然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来
玉尘飞啊
2025-07-18 14:21: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