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年,李自成席卷中原,无人可用的崇祯突然想起,监狱里还关着一个能打的名将,

彭丽说 2025-07-18 14:55:05

1642年,李自成席卷中原,无人可用的崇祯突然想起,监狱里还关着一个能打的名将,此人当年可是擒获了“闯王”高迎祥。 这个名将是孙传庭,此时的他已被崇祯下狱关押了三年。 孙传庭出生于山西代州一个耕读世家,与明末多数将领不同,他自幼饱读诗书,万历四十七年(1619 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永城知县一职,由此踏上仕途。 在明末官场的泥沼中,孙传庭以清廉刚正著称,任顺天府丞时,他弹劾权贵不避亲疏,甚至敢于顶撞魏忠贤的阉党势力,这种性格既成就了他的声名,也为日后的坎坷埋下伏笔。 崇祯初年,陕西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朝廷屡次征剿均告失败。时任陕西巡抚甘学阔昏庸无能,致使民变愈演愈烈。 崇祯八年(1635年),孙传庭主动请缨前往陕西,被任命为陕西巡抚。 赴任前,孙传庭向崇祯提出三项要求:自主选拔将官、节制地方财政、不受宦官掣肘。这些要求堪称惊世骇俗,但崇祯正苦于无将可用,竟破例应允。 抵达陕西后,孙传庭展现出惊人的军政才能。他发现明军屡战屡败的根源在于兵无战心、将无斗志,便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首先清退老弱残兵,从陕北边民中招募精壮,组建了后来闻名天下的 “秦兵”;其次整顿吏治,严惩受贿的将官,使陕西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最关键的是,孙传庭建立了后勤体系,通过开垦荒地、整顿盐税,解决了军队粮饷问题,摆脱了对朝廷的依赖。 一年后,“闯王” 高迎祥率领十万大军攻破汉中,直逼西安,这位起义军首领曾在河南荥阳大会上被推为盟主,麾下猛将如云,号称 “闯王铁骑踏天下”。 当时陕西明军仅有三万余人,兵力悬殊,西安城内人心惶惶。 孙传庭却异常冷静,他通过细作掌握了高迎祥的动向:起义军计划从子午谷穿越秦岭,奇袭西安。子午谷全长三百余里,谷道狭窄崎岖,自古便是兵家险地。三国时期诸葛亮否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正是忌惮其风险。孙传庭判定,高迎祥骄兵必败,定会轻视子午谷的防御。 于是,孙传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亲率精锐埋伏于子午谷黑水峪。他命令士兵携带十日干粮,昼夜兼程抢占险要地形,并在谷中设置滚木礌石。 高迎祥大军果然进入子午谷。由于连日大雨,谷道泥泞不堪,起义军行进缓慢,粮草也逐渐短缺。当大军行至黑水峪时,早已等候多时的秦兵突然发起攻击。滚木礌石如暴雨般砸下,弓箭封锁了所有去路。 高迎祥猝不及防,军队瞬间溃散。经过四天激战,高迎祥被俘,十万大军土崩瓦解。 崇祯接到捷报后大喜过望,下令将高迎祥押往北京处死,并加封孙传庭为兵部右侍郎。 正当孙传庭准备乘胜追击时,明末复杂的政治斗争将他卷入漩涡。 杨嗣昌出任兵部尚书,提出 “四正六隅” 的围剿策略,要求各省明军统一听从朝廷调度。孙传庭对此坚决反对,他认为陕西明军应保持独立性,才能灵活应对起义军。两人多次在朝堂上争执,矛盾日益加深。 杨嗣昌利用崇祯多疑的性格,不断诬陷孙传庭拥兵自重,他暗中指使御史弹劾孙传庭 “糜费军饷”“滥杀无辜”,甚至编造孙传庭与起义军私通的谣言。崇祯在杨嗣昌等人的蛊惑下,对孙传庭渐生猜忌。 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关劫掠,崇祯急调孙传庭率军入卫京师。孙传庭认为此时陕西防务空虚,若率军东进,起义军必会死灰复燃,便上书反对。崇祯却以 “抗旨不遵” 为由将其革职,投入诏狱。这一关押,便是整整三年。 在孙传庭入狱期间,李自成在商洛山中休养生息,势力逐渐恢复;张献忠在湖广攻城略地;明军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屡战屡败。更严重的是,孙传庭苦心经营的秦兵被拆分调往各地,后勤体系也被杨嗣昌破坏,陕西再次陷入混乱。 崇祯十五年(1642 年),李自成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此时崇祯才想起狱中的孙传庭,急忙将其释放,任命为三边总督,命其率军围剿李自成。 面对烂摊子,孙传庭展现出惊人的军政才能,他回到陕西后,仅用半年时间就重新组建了一支军队。但此时的明朝早已元气大伤,财政崩溃导致军饷无着,瘟疫流行使士兵大量减员。 而对孙传庭而言,最大的困难来自于朝廷,崇祯急于求成,不断催促出兵,完全不顾实际情况。 孙传庭在朝廷的逼迫下,率军出潼关迎战李自成,出发前,他对部将说:“吾固知战未必捷,然死亦当从潼关出。” 这句话道尽了孙传庭的无奈与悲壮。 双方在郏县展开激战。起初,孙传庭凭借精妙的战术取得小胜,但李自成采取 “诱敌深入” 的策略,将明军引入包围圈。明军粮草耗尽,士兵纷纷溃散。 败逃回去的孙传庭,在崇祯的催促下,不久后又率残部出击,在汝州之战中再次遭遇惨败。 两次大败,孙传庭失去了主力部队。在随后李自成大军进攻潼关时,孙传庭战死。潼关失守五天后,李自成攻占西安,孙传庭的妻子张氏率三妾两女投井自杀。 可悲的是,孙传庭死后,崇祯竟怀疑他诈死潜逃,不予追赠谥号。 直到南明弘光朝建立后,才追谥孙传庭为 “忠靖”。《明史》有云:“传庭死,而明亡矣。”

0 阅读:0
彭丽说

彭丽说

彭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