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吴凤翔刺杀日军少将,走到门口时,他发现里面有好几名日军,刺杀没有把握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7-18 17:42:29

1940年,吴凤翔刺杀日军少将,走到门口时,他发现里面有好几名日军,刺杀没有把握,正打算离开,一个日军走了过来,还发现他手里拿着枪!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0年5月17日傍晚,河南开封的天空阴沉,城内的山陕甘会馆却灯火通明,那是一座古老的建筑,砖雕木窗,朱红大门,日军将领吉川贞佐正坐在会馆深处,召开一场秘密会议。   这一天,吴凤翔穿着一身灰布长衫,脚步稳重地走进了会馆,他的手里紧握着一张特别通行证,那是他用数月精心布局换来的,这份通行证的背后,是他伪装身份、周密筹划、步步为营的结果,他不是军统特工,却能在军统中自由行走;他不是日军俘虏,却能在日伪系统中如鱼得水,他的真实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是刺杀吉川贞佐的执行者。   吉川贞佐不是普通的日本军官,他是日本天皇的外甥,出身陆军士官学校,1939年被派往中国,担任华北特务机关长,他统筹日军情报系统,半年之内在华北地区指挥杀害了大量抗日志士,中共地下党与国民党军统最终决定联手,将这个极具威胁的人物从地图上抹去。   要完成这项任务,首先要接近吉川,吴凤翔用了整整半年时间,他以“弃暗投明”的伪装身份,主动接近吉川的亲信权沈斋,这个人表面忠于日军,实则贪财成性,吴凤翔送上银元、麝香、金条,步步诱导对方相信自己是个失意军统成员,愿意投靠日军。   他虚构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取名“小磨山部队”,编造了详细的人员名单,还附上武器清单和愿意投诚的请愿书,这些材料被权沈斋当作邀功的资本,转交给吉川,为进一步取信于敌,吴凤翔又将一支左轮手枪和一把爆破伞作为“投诚礼物”,献给吉川本人,吉川虽然谨慎,但面对这份“忠诚”与“战利品”,终于松了口,发下两张通行证,允许吴凤翔和“副司令”王宝义进入会馆。   5月17日下午五点,吴凤翔和王宝义抵达会馆,他们的枪已经藏好,一支勃朗宁,一支驳壳枪,分别藏于长衫之下,这次行动的计划是由吴凤翔进入东厢房刺杀吉川,王宝义随后支援,整个行动必须迅速、果断,不容出错。   吴凤翔走到东厢房门前,透过门缝听见屋内不止吉川一人,还有其他日军军官,他立刻意识到,今晚吉川正在举行会议,这种突发状况打乱了原定计划,增加的目标意味着更大的风险,意味着可能暴露、失败,甚至殉职,但此时已无退路,吴凤翔心中清楚,一旦错过这次机会,接近吉川的可能将微乎其微。   他站在门前,短暂地思考了几秒钟,正当他准备寻找机会推迟行动时,门突然被打开,一名日军卫兵探头而出。   没有犹豫,吴凤翔抬手就是一枪,枪声在狭窄的院落中炸响,卫兵应声倒下,他一脚踢开门,冲进屋内。   屋内灯光昏黄,吉川正坐在桌前,身边还有四名军官,其中一人已拔出军刀,吴凤翔举枪开火,先击中一名中佐,紧接着连续开枪,将试图反抗的宪兵队长击倒,吉川惊慌地后退,试图掏枪,但吴凤翔的左轮手枪忽然卡壳,发出刺耳的“咔哒”声。   他迅速扔掉左轮,从怀中拔出备用驳壳枪,吉川已经躲到座椅后面,正试图逃跑,吴凤翔锁定目标,连开数枪,子弹穿过吉川的上身,他倒在地上不再动弹。   这时王宝义赶到,两人合力,将剩下的两名日军军官也逐一击毙,战斗不过两分钟,五名日军高官全部倒地,吴凤翔冲到办公桌前,看到上面一沓日文文件,他迅速将文件塞进衣内,准备撤离。   会馆外的街道尚未警觉,警报尚未响起,吴凤翔与王宝义熟练地穿过二进院,翻出西侧围墙,沿着预定路线撤离,他们穿过林荫小巷,登上早已安排好的人力车,向西城方向驶去。   街头的灯火逐渐亮起,巡逻兵开始集结,警笛声响起,但他们已经消失在暮色之中,姚拴紧等接应同志在西城外等候,帮助他们翻越城墙,进入庄稼地带,躲过日军搜索。   三天后,开封的新闻报纸刊登消息:日本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少将在山陕甘会馆被刺杀,消息很快传遍全国,甚至被英美等国外媒体转载,吴凤翔的身份并未公开,但他的事迹迅速在地下组织中流传开来,他被称为“孤胆英雄”,也被视为抗日力量智勇双全的代表人物。   这次行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击毙一名敌军头领,更重要的是打击了日军情报网络,震慑了伪政权,极大鼓舞了抗战士气,吉川死后,日军在华北的特务活动一度陷入混乱,地下党组织趁机展开多项反攻。   战后,吴凤翔前往延安,接受了系统培训,并受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接见,1949年开国大典,他作为抗战英烈代表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那年,他的两把手枪被送入军事博物馆,成为永久的展品。 信息来源:【老区人物】孤胆英豪——吴凤翔——抗日战争纪念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