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彻底改变?俄媒称应迅速购买中国歼-35战机,提升空军战斗力 俄罗斯媒体最近突然松了口风,说是歼-35可以作为俄航母舰载机的选项之一。这话搁在十年前,听着像笑话;今天拿出来讲,不再荒唐了。 不是因为俄罗斯放下了姿态,而是它没多少台阶可退。 航母是门面,但门面塌了 “库兹涅佐夫”号本来就不是战斗力的象征,而是体面工程。冷战后期仓促下水,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弹射型航母,也没能支撑起完整的舰载机体系,反而一路事故不断:锅炉爆炸、甲板塌陷、浮船坞沉没、维修人员触电。最巅峰的时候它撑不起一个航母编队,最惨的时候自带“自燃”属性。 但俄罗斯不能不要它。没有航母,北方舰队的战略定位会直接垮塌。在黑海、地中海甚至北极圈,俄海军失去航母之后只能靠“榴莲战术”——靠近敌人释放震慑气味,却不再具备真正打击能力。 所以即便“库舰”修不好,也得撑着。不然北方舰队就沦为大号巡洋舰编队——形式上还在,心理上已经崩了。 飞机没了,修航母干什么 苏-33本是库舰唯一配套的重型舰载机,但2025年了,它们连隐身都做不到,航电落后,零部件短缺,机体老化严重。最关键的是,剩下能飞的也不多了。 原本俄罗斯打算用米格-29K顶上,可这款轻型机本就是“应急产品”,谈不上什么隐身、态势感知,也压根不适合高烈度对抗。空战对上F-35C、歼-35这种五代舰载机,只能说上去就是挨打。 这就引出一个尴尬的现实:俄罗斯现在压根没有合格的舰载机,也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造出一款。 他们原想靠苏-75翻身。可从首发亮相到现在快三年了,原型机还停在厂房里,连滑跑视频都没拍过一条,遑论舰载化。更别说那点造价根本无法控制在宣传的“3000万美元”,就算强行推出来,距离量产最少也要五年。 换句话说,如果俄罗斯还想玩航母,就必须“进口舰载机”这个最刺眼的选项。而能提供这类产品的,全球只剩下中国。 歼-35:从笑柄到压轴,是现实抬出来的 十年前FC-31刚露面时,国内外都不看好,说它是“平价版F-35”,没订单、没资金、没战斗力。但这几年形势变了。中国造战机不缺钱,最不缺的就是慢慢磨出来的耐心。 歼-35这套系统现在已经验证完毕,双发、隐身、空海通用,还准备了出口版本(E型)。从近期央视披露的量产线来看,沈飞已经建起了年产百架的规模,性能虽不能完全对标F-35C,但至少在航电、雷达、隐身、机动性等关键指标上,已经远远甩开米格-29K和苏-33这些老古董。 从某种程度上说,俄罗斯要是现在下订单,不仅能拿到成熟产品,甚至能提要求搞“定制版”。对于只剩一艘航母的国家来说,这已经是最奢侈的待遇了。 俄专家点名,意义不止是“推荐” 俄罗斯《消息报》最近刊出一篇文章,援引军事专家克拉姆尼克的观点,点名歼-35可以作为“库舰”的备选机型。这不是技术讨论,而是试探舆论。 在俄军体系内部,承认“中国飞机可用”这句话非常不好讲。它不仅代表技术让步,更意味着意识形态上的拐弯——过去是中国学俄机,现在得反过来请中国支援。说得难听点,这是“苏-27时代”的终结。 但现实打脸比谁都狠。苏-75还在画图,歼-35已经进入部队;乌克兰战场上S-400拦不住海马斯,红旗-22却能精准击落低空目标。对俄来说,意识形态的硬度再高,也敌不过导弹落在自己本土的声音。 如果真买,会产生三个后果 第一,俄航母编队战力短期内止跌。歼-35的加入,不可能把“库舰”变成辽宁舰,但至少可以让它具备对敌方进行信息压制、海空打击的能力,不至于成摆设。 第二,中俄军工关系将发生质变。从“仿制时代”跨入“反向合作”阶段,中国第一次可能向俄罗斯输出完整的五代机体系,包括维护、培训、甚至部分零部件授权。 第三,俄罗斯军队的战术体系可能部分“中式化”。歼-35本身配套的是中式航母编队操作逻辑,要么俄罗斯接受这种逻辑,要么得把整套战术重写一遍,代价极高。 这事会不会成,关键不在飞机,而在克里姆林宫敢不敢承认旧时代已经过去了。 过去是“只买不卖”的上游;现在连“能不能买到”都得看对方脸色。如果俄罗斯真迈出这一步,那就不仅是航母升级,而是整个军工业思维的翻篇。 参考资料: 《俄专家建议引进中国歼-35舰载机》俄罗斯消息报 《央视曝光歼-35生产线,多型号同时推进》央视军事
风口彻底改变?俄媒称应迅速购买中国歼-35战机,提升空军战斗力 俄罗斯媒体最近突
半暖半夏微光
2025-07-18 22:02:26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