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杨立新在最穷的时候,把徐帆接到北京三年,为了“养好”徐帆,自己舍不得

蔼鸣 2025-07-18 22:40:09

1987年,杨立新在最穷的时候,把徐帆接到北京三年,为了“养好”徐帆,自己舍不得买颗青菜,还要给她买巧克力。后来,徐帆才知道自己给杨立新造成了多大“麻烦”。 在娱乐圈成名需要运气,有时遇见贵人就会让人生少走点弯路,而杨立新就是徐帆的贵人。 杨立新自身就带着几分幸运,明明是陪着同学去考试,却被点名要求唱一段试试,他从小就听戏长大,胆子大不怯场,上去来了一段,老师一看这孩子台风挺不错的,就把他推荐到话剧团里。 于是刚读高中的杨立新就成为话剧团的演员,跟着里面的前辈学表演,没想到他挺有天赋,演得挺不错,在话剧团里的磨炼下,他慢慢成为个功底深厚的老演员。 1987年,杨立新来到武汉演出,和他搭戏的正好是徐帆,此时徐帆已经在话剧团呆了好几年,可惜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让她更进一步。 在表演的过程中,两人渐渐熟悉起来,杨立新用前辈的目光注视着这个上进漂亮的小姑娘,觉得她是演戏的好苗子,如果能得到更专业的教育就好了。 在回过家后,他将徐帆讲给妻子听,听完后妻子对徐帆同样很喜欢,夫妻俩默默的关注着周围的信息,因此在听说表演班要招学生后,他特意在给徐帆寄去的新年贺卡上写了这件事。 “如果成绩优秀的话,有可能留在人艺...” 看着贺卡上的信息,徐帆很是激动,她没有想过自己还有上大学的可能,她以为自己只能按部就班的在话剧团里工作,慢慢磨炼出头。 徐帆心知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如果不去尝试一下,她感觉自己肯定会后悔,而且人家特意告诉自己这个消息。 徐帆北上后就来到杨立新家,看着眼前的姑娘面色苍白,长得又瘦弱,杨太太关切的询问她的身体情况,将一把巧克力塞到她的手里。 原来她一直都有贫血的毛病,检查后发现血色素低的可怜,但她没有钱来给自己补充太多的营养,杨太太知道后心疼的不得了。 小姑娘过来人生地不熟的,没有人在旁边照顾,想吃顿好的都难,于是在考试的时候,特意给她准备红糖水和巧克力,让她感觉身体不对劲的时候吃下去。 带着夫妻俩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徐帆在考试那天表演的很不错,顺利的考上中戏。 徐帆在中戏的时候,有过段自我怀疑的日子,她的年龄在班里比较大,而且长相又不显小,导致老师对她的定位有些难,演少女有些大,演母亲有些小,不上不下的怪尴尬。 看着班上其他同学都摸索出要走的道路,而她仍在打转,徐帆难免有些气馁,对自己产生怀疑,当她把这些想法说出去后,杨立新夫妻经常开导她。 杨家人把她当成自家人一样,每个周末都让她过来吃饭,关注着她的身体健康。 当时杨立新夫妻的工资都不算高,又要养孩子,生活颇为节省,但每当徐帆过来的时候,总是会特意买些好菜,给她补充下营养。 这段日子是徐帆大学中的一抹色彩,让她在迷茫的生活中感受到温暖,明明他们本是没有太多交集的陌生人,但杨立新却愿意帮助她,好吃好喝的养着她。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杨家人带给她亲人般的温暖,徐帆的性子有些大大咧咧,没有想过自己当时给他们造成什么困难。 那段日子,杨家人私下里很少会炒菜吃饭,夫妻俩都是下碗面条对付着过去,因为他们正准备给儿子买个钢琴,想着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 因此每一笔花销都要算的很清楚,然而在徐帆面前,他们从没有抱怨过存钱的烦恼,而是竭尽所能的给她吃点好的,多养养身体。 后来徐帆知道这件事后,激动的落下眼泪,如果没有杨立新当年的帮助,很难有她后来的成就,因此在出名后,徐帆依旧和杨家人关系亲密,他们之间的友情成为娱乐圈中的佳话。 参考信源:刻骨铭心 徐帆含泪谈“恩人”杨立新(图)

0 阅读:119
蔼鸣

蔼鸣

蔼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