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突然宣布两大计划:一边要拼命扩大自家武器生产规模,一边宣布和美国重签防务协议,想让乌克兰摇身一变成为 “全球武器供应商”,可把战场变成兵工厂,真的靠谱吗?
先说说扩大武器生产这事儿,乌克兰仗打了三年多,全国 30 多万工人连轴转,800 多家小厂凑出了一套战时生产体系,前线差不多 40% 的武器靠自己造。
但内里全是窟窿,核心技术全捏在别人手里,无人机机身能造,高端芯片得从美国买;火箭弹能攒,制导模块还得靠西方接济。
就说他们最得意的 2S22 自行榴弹炮,价格比法国货便宜一半,可火控系统还是美国淘汰的二手货,打出去偏差能有几百米。
俄罗斯也没闲着,去年一伙黑客直接黑进了乌克兰国防企业的电脑,偷走了一堆无人机图纸,害得好几家工厂停工整顿,这生产链脆弱得跟纸糊的一样。
再看和美国重签的防务协议,表面上美国答应帮着升级军工,还说要通过北约给 “爱国者” 导弹,实际上是美国让德国、芬兰这些欧洲国家掏钱买美国武器,再转手送给乌克兰,自己坐收渔利。
对俄乌冲突来说,这招短期确实能给俄军添点堵,但俄罗斯的军工产能早就醒过神来,坦克年产量从战前的 30 辆飙到 1500 辆,“柳叶刀” 无人机一个月就能造 2 万架,就算被制裁,芯片也能通过中亚的走私渠道搞到。
更危险的是想当 “全球武器供应商” 这步棋,丹麦、挪威确实买了点乌克兰的榴弹炮和无人机,价格比西方货便宜三成到五成,但这纯属饮鸩止渴。
说到底,泽连斯基这是把乌克兰变成了美国的武器代工厂,自己赚点辛苦钱,却把国家彻底绑在了战争战车上。
俄罗斯现在正盯着乌克兰的军工厂打,导弹炸完工厂炸电力系统,没了能源和零件,这些所谓的 “产能” 就是一堆废铁。
等哪天美国觉得不划算,断了零件供应,乌克兰手里的图纸都不如擦屁股纸管用。想靠卖武器翻盘?怕是最后连国家都得赔进去。
对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