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前脚刚走,新西兰就"坐不住"了? 据报道,7月18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刚结束对中国的一周访问,带着不少好消息回国,结果,他前脚刚走,新西兰总理拉克森就赶紧喊话,表示要"深化对华经贸关系",语气热切得像是生怕错过什么。 这场景,像极了两个邻居看到一家超市搞促销,一个刚买完,另一个就赶紧跟上,生怕好东西被抢光。 阿尔巴尼斯这趟中国之行,确实收获不小,澳洲红酒商、龙虾出口商都在庆祝,毕竟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而新西兰一看,心里估计有点急,因为新西兰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比澳大利亚还高! 数据显示,新西兰出口的商品里,28%是卖给中国的,而澳大利亚只有19%,换句话说,中国打个喷嚏,新西兰经济可能就要感冒,所以,拉克森这次的表态,与其说是"示好",不如说是"现实需求"。 和澳大利亚不同,新西兰在安全问题上和中国没什么大矛盾,所以他们的对华政策更灵活,主打一个"经济优先",拉克森这次特意强调"独立外交政策",还引用中文成语"求同存异",显然是想告诉中国:"我们就是来做生意的,别的不管," 这种策略挺聪明,既然安全上没冲突,那就专心赚钱,新西兰的乳制品、奇异果、牛羊肉在中国很受欢迎,教育、旅游也有合作空间,与其像澳大利亚那样一边谈生意一边谈安全,不如直接聚焦经贸,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澳大利亚刚走,新西兰就表态,这个时间点选得很微妙,有专家分析,这可能是一种默契——两国都不想显得是"组团施压",但又都想从中国市场分一杯羹。 而且,7月是个关键时间点:中国下半年经济政策正在调整,而南半球国家(比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农产品也快到出口旺季,这时候谈合作,正好赶上最佳时机。 资本市场是最诚实的,拉克森一表态,新西兰元对美元汇率立刻涨了0.4%,乳业巨头恒天然的股价也创了三个月新高,这说明,投资者看好新西兰对华经贸的前景。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虽然签了不少协议,但涉及矿产等敏感领域的合作仍有变数,新西兰这种"低调赚钱"的模式,反而更受市场认可。 新西兰这次的操作,其实挺有代表性,作为一个小国,它很清楚自己的位置:不掺和大国博弈,专心做买卖。 这种策略很务实,中国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得罪不起,但新西兰也没必要像澳大利亚那样,一边赚钱一边谈安全,它选择的是"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对其他中小国家来说,新西兰的做法或许是个参考,在大国竞争的时代,小国最好的生存方式,可能就是"不选边,只赚钱",毕竟,经济稳定了,才有底气谈别的。
澳大利亚总理感叹:中国太伟大了!中澳谈妥了!澳洲龙虾要来了,澳洲牛排要来了,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