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这个总投资相当于三峡工程四倍的项目。莫迪彻底死心了,无法再阻扰了,19日宣布开工,就是向全世界宣告,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开工了,以后任何要阻扰的,就给一记耳光。 在西藏林芝市,五座梯级电站将通过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方式,利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2350 米的天然落差发电,总装机容量达 6000 万千瓦,年发电量 3000 亿千瓦时,相当于 “再造三个三峡”。 这些电力通过全球领先的特高压电网外送,不仅能满足 3 亿人用电需求,每年还可替代 9000 万吨标准煤,减少 3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为中国 “双碳” 目标提供硬核支撑。 莫迪政府的焦虑,或许源于自身行为的历史投影。2025 年 4 月,印度单方面切断印度河支流对巴基斯坦的供水,导致 35 万人受灾。 5 月更炮击中国援建的巴基斯坦尼勒姆 - 杰赫勒姆水电站,这种 “以水为武器” 的操作,恰恰暴露了其内心对地缘博弈的零和思维。 反观中国,早在 2006 年就与印度建立跨境河流专家级机制,每年向印方提供水文数据超 2000 次。 在 2024 年印度东北部洪灾期间,中方主动加大泄洪预警频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大国不取不义之利” 的承诺。 工程背后的技术突破同样令世界惊叹,在平均海拔 4000 米的青藏高原,建设者要面对活跃地震带的频繁地质活动、年降水量超 4000 毫米的暴雨侵袭,以及墨脱县 “高原孤岛” 的交通困境。 为此,工程采用深埋长隧洞穿越高地应力区,建设全球最高混凝土坝体,并配套万吨级战略物资投送通道,将林芝到墨脱的公路从 “生死线” 升级为 “经济走廊”。 这些基建升级不仅服务于工程本身,更将彻底改变西藏 “地广人稀、交通闭塞” 的现状。 生态保护在工程设计中占据核心位置,项目遵循 “点上开发、面上保护” 原则,通过分层取水减少低温水影响,建设竖缝式鱼道和鱼类增殖站,每年放流尖裸鲤、拉萨裂腹鱼等珍稀物种。 环评报告显示,工程建成后将通过水库调节使河流地貌趋于稳定,反而能减少下游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这种 “开发与保护并举” 的模式,为全球跨境河流开发提供了新范式。 工程直接创造数百万就业岗位,建成后每年为西藏带来 200 亿元财政收入,相当于当地 2024 年全年财政收入的 213%。 配套建设的高等级公路、特高压电网和物流网络,将使藏南地区从边防前线变为开放前沿。更重要的是,万吨级运输能力的实现,彻底扭转了 1962 年因后勤不足被迫后撤的被动局面,为边境安全提供了战略保障。 面对印度部分媒体 “中国掌握南亚水命运” 的炒作,中国雅江集团公布的一组数据给出了有力回应:水电站库容仅相当于雅鲁藏布江日均流量的 1.2 倍,根本不具备长期截流能力。 而印度在其境内布拉马普特拉河段规划的 11 座大坝,总库容是中国项目的 3.7 倍。这种 “事实胜于雄辩” 的姿态,或许比任何外交声明都更具说服力。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这个总投资相当于三峡工程四倍的项目。
非常盘点中
2025-07-20 09:30:16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