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4日的凌晨两点,藏南地区的夜空显得异常动荡,数百架无人机对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营地发出了猛烈的攻击。这场行动被称为“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突袭”,整个过程极其迅速,仅持续两个小时便宣告结束。经过清点,确认有19人遇难,其中包括三名游击队的高级指挥官。这次行动展现了印度军队近年来在军事技术方面的显著进步,无论是精准度还是攻击手法,都与以往的丛林战斗截然不同。 遇难者中有一位名叫纳扬·梅迪的指挥官,他身兼中将之职,在地方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与影响力。此次行动中,印度军方所使用的设备皆为进口的先进武器,例如以色列制造的“哈罗普”自杀式无人机及法国的“神经元”无人机。这些高科技装备在卫星侦查与电子战飞机的有效配合下,以一种几乎无痕的“打了不认账”战术展开攻势。由于这次行动极为隐蔽,因此事后很难找到直接的证据,这使得印度在处理后续舆论时占据了有利位置。 这种战术的精准程度令人惊叹,有消息透露,印度军方甚至能够针对正在进行葬礼的人群实施第二次打击。尽管技术愈加成熟,但根本问题却无法掩盖。被炸死的纳扬·梅迪等人,正是土生土长的阿萨姆人,他们自幼在布拉马普特拉河畔成长,文化和身份认同与印度的主体民族有着显著的差异,许多人甚至在最后时刻依然不承认自己是印度人。 当地居民多为黄种人,这与英国殖民者当年随意划定的边界线息息相关。划定边界的过程简易,但要弥合人心和文化上的隔阂,却是极为艰难的。这场因身份认同而引发的抗争,已然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从数据来看,印度采取的强硬手段似乎取得一定成效。在过去的十一年里,印度东北地区的袭击事件数量确实减少了超过七成。正因为此,印度才敢将驻扎在那里的第三军主力抽调至中印边境地区。 在新德里看来,这样的军事胜利似乎昭示着问题正在逐步解决。然而,无人机的出动愈加频繁,然而地方的裂痕并未因此愈合,反而可能愈加加深。以无人机进行“定点清除”或许可以消灭一些特定个体,但是否能够根除长达半个世纪的民族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呢?这个难题,恐怕只有时间才能揭示答案。
印度对华发出前所未有警告:中国必须牢记印度的红线。印度媒体《印度快报》近日发
【5评论】【1点赞】
3780586
这小编是人还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