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薅羊毛了 近一段时间里,外卖市场中,头部的三个平台,又开始了激烈的竞争。 竞争就是补贴,而以极其实惠的价格点餐,这对消费者来说,就是妥妥的“羊毛”。 有薅羊毛的机会,本来就消费乏力,需要刺激的消费者,忽然之间购买欲望强烈。 有个数据,说是即时零售市场,从年初的日均1亿单,到现在已经增加到2亿多单。7月12日是2.5亿单。 如此增长迅速的即时零售市场,原因是京东加入了。本来是美团与饿了么,两分市场,当京东加入后,这竞争就以促销开始了。 促销的最好方式,就是价格。在这里,三大平台都是以补贴为主。 补贴后,无论是商家,或者消费者,都得到了实惠。自然,进一步刺激了市场。 商家有补贴,就能降低价格,而消费者有补贴,就能增加消费,甚至增加了消费频率与数量。 为此,平台付出了真金白银。比如说,高盛就估算,竞争激烈的一个月,三大平台需要耗费250亿人民币。 甚至,阿里系的闪购,为了抢占市场,7月2日表示,计划12个月内,补贴商家和消费者500亿。 要知道,美团一年的净利润没超过400亿,而阿里公司一年净利润也不过1500亿。 这样激烈的竞争,或者直接说,就是补贴大战,“便宜”了商家和消费者,关键的是,扩大了即时零售市场规模。 不过,7月18日,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了头部平台的饿了么、美团和京东,要求它们“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对此,我就有点不明白了。这三家头部平台企业,在即时零售市场竞争,尤其是使用补贴的方式,以价格优惠来吸引消费者,同时确保商家的利益,有啥问题嘛? 促销方式不规范?违规了?违法了?补贴后,凭借价格优势竞争,让消费者得利,让商家得益,有错误吗? 难道这样大笔补贴是“不理性”了吗?三大平台掏出真金白银,来补贴商家消费者,从而刺激市场,这是它们很理性的、教科书式的竞争手段,怎么就没有理性? 的确,这样的竞争,金融市场上,到并不看好。不看好,是因为补贴式竞争,意味着侵噬了平台的利润,如此,三大平台的股票纷纷下降。 但是,不知道市场监督局约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话说的很好,若是没有了补贴竞争,这三大平台怎么可能将市场扩大了一倍呢?没有市场的扩大,包括平台在内的从业者,又如何多赢呢? 平台如此高额补贴,肯定也有综合评估。这些都是市场化的企业,在市场上理性竞争的法宝。 想当年网约车大战的时候,出门打车,就成了很多人的共识。方便、快捷、便宜,特征如此明显,竞争力自然也就刚刚的,而网约车市场也就蓬勃发展起来了。 如今,即时零售市场又出现了促销大战,市场化的企业,市场化的行为,行政部门非要干涉,有点多余。只能让我觉得,这是怕消费者薅羊毛嘛。 不花“行政”一毛钱,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商家也满意,特别是外卖员也有高的收入,本来就是多赢嘛! 唯一的“输家”就是三大平台。可这是三大平台,竞争市场份额的合法合理的举措。为此,给出的“羊毛”,准确的说,是补贴,也只是三大平台付出的代价而已。
想不明白,一向精明的阿里怎么会犯这种错?烧了几百亿换来8000万外卖订单,比美团
【128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