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杜月笙去戏院看戏,台上名角的表演让他很是满意,演出结束后,杜月笙到后台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7-21 08:56:33

民国时期,杜月笙去戏院看戏,台上名角的表演让他很是满意,演出结束后,杜月笙到后台打算拜访名角,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那晚黄金大戏院的灯光格外亮堂,台上三位坤伶唱的是《群英会》,母亲演老生气贯长虹,大女儿姚玉兰的须生唱腔清亮如泉,小女儿姚玉英扮的武生英气逼人。

杜月笙眯着眼,手指在椅背上轻轻敲着节拍,心里暗叹这母女三人当真把戏演活了。

演出结束后,杜月笙捏着雪茄往后台走,打算亲自会会这几位名角。

门帘一掀,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愣住了,卸了戏妆的母女三人正围着小煤炉煮面,粗瓷碗边还搁着半块硬邦邦的馍。

穿旗袍的母亲筱兰英鬓角已染霜,可眉眼间的风韵比台上更真切;姚玉兰正给妹妹梳头,乌黑的发辫衬得脖颈雪白;姚玉英一回头,腮边还粘着亮片,笑得像颗水灵灵的蜜桃。

这哪是名震上海滩的角儿?分明是三个漂泊无依的苦命人。

"三位老板就住后台?"杜月笙的皮鞋踩在积水地上咯吱响。

班主哈着腰解释:"筱老师带着姑娘跑码头,能省则省,"话没说完,杜月笙的跟班已经甩出钱袋:"明儿搬进愚园路小洋楼,我杜某人的朋友,饿着肚子唱戏像什么话!"

这哪是善心大发?上海滩谁不知道"水果阿笙"的手段。

当年十四岁揣着烂梨闯码头的小混混,如今法租界跺跺脚黄浦江都要起浪。

黑帮起家时,他给黄金荣倒夜壶都带三分笑;垄断鸦片市场时,对着"大八股党"的砍刀眼都不眨。

现在看上的东西,哪有放过的道理?

往后三个月,杜公馆的汽车天天堵在戏院后门。

筱兰英风湿病犯了,德国大夫连夜扛着药箱出诊;姚玉英想排新戏《游园惊梦》,剧本三天后就送到手上;姚玉兰随口夸了句翡翠簪子,当晚妆匣里就躺着三支。

糖衣炮弹砸得人发晕,更可怕的是暗地里的狠招,拒收礼物的次日,戏院老板就苦着脸说合同到期,母女三人险些被赶出上海滩。

软硬兼施下,母女三人终究搬进杜月笙的金丝笼。

可这禽兽连体面都不愿装,竟把母女三人全揽进怀里。

最苦的是姚玉英,才十八岁的姑娘,某天清早被人发现浑身冰凉地死在床上,有人说她是吞了鸦片,有人看见她前晚被杜月笙拽进书房......

直到姚玉兰挺着肚子找杜月笙摊牌:"要我给你生儿子也行,明媒正娶八抬大轿,别让我和那几房太太挤门缝里讨生活!"

杜月笙叼着烟斗直笑,转头真在辣斐德路置办婚房,红绸子从公馆大门铺出去三里地。

婚礼上筱兰英强笑着给女儿梳头,铜镜里照出半张泪脸,小女儿坟头草还没长齐,大女儿又跳进火坑,自己这把年纪还得强颜欢笑。

多年后杜月笙瘫在香港病榻上,姚玉兰端药的手稳得像当年捧玉玺。

这个被他拆散全家的女人,竟成了唯一陪他走完末路的。

等棺材入了土,姚玉兰抱着骨灰盒头也不回登上赴台轮船,黄浦江的潮声里,不知她可曾听见母亲无奈的叹息、妹妹凄楚的哭喊。

0 阅读:51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