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最先进的导弹在基辅炸了三年,结果乌克兰高层们却依然活蹦乱跳。
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是苏联时代的“遗产”与现代战争的博弈。
冷战时期,苏联为应对核战争的威胁,在基辅地下挖出纵横交错的“战争迷宫”——直径3米的隧道、1.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独立的氧气循环系统,甚至能储备350人三个月的饮用水。这些设施本应该为防核弹设计,如今却成了乌克兰高层的“保命符”。
说到底,俄罗斯的导弹虽然很强,却难以穿透这深藏地下的坚固堡垒。俄军曾用高超音速导弹轰炸布尔什维克机械厂地下基地,虽然炸死一名高官,但核心区域早被乌克兰用混凝土加固。
更讽刺的是,泽连斯基曾高调展示地下导弹工厂,反被俄军通过苏联老图纸锁定目标,上演了一出“自己挖坑自己跳”的戏码。
这就好像“铁锤砸棉花”,再先进的武器,遇上深藏地下的战争遗产和全球化的支援网络,也难以速战速决。
现代战争拼的不仅仅是火力,更多的是体系对抗和战略耐心。俄罗斯若想破局,或许该学学这“地道战”的智慧,而并非一味的堆砌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