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革命绝不是晚多少年问题,也不是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的问题,而是

时光旧梦远 2025-07-21 11:34:20

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革命绝不是晚多少年问题,也不是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的问题,而是被反革命斩草除根,从此再无革命者生存之处,再无革命者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革命绝不是晚多少年问题,也不是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的问题,而是被斩草除根,从此再无革命者生存之处,再无革命者了。” 这种论断听起来相当绝对,甚至有些刺耳,毕竟,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一个人的力量真能左右乾坤。 不过,细看中国革命的历程,它确实数次走到了悬崖边上,挣扎在存亡一线。 究竟是什么力量,总在最危急的关头扭转了局面,让革命火种绝处逢生,而不是彻底熄灭,这一切,恐怕确实与一个人的远见、策略和领导力分不开。 时间拉回1927年,那一年血流成河,蒋介石发动的政变,让昔日的盟友成了刀下鬼,青帮流氓冲在前面,国民革命军紧随其后,收缴工人武装。 短短几天,仅上海就有数百人遇害,数千人失踪,李大钊、陈延年、赵世炎这些年轻的骨干也相继牺牲。 建党才六年的共产党,党员人数从近六万骤降到一万多,几乎被连根拔起。 陈独秀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喊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启蒙了一代人,功劳不小,但在大革命的紧要关头,他却选择了一味妥协退让,甚至主动放弃对军队的领导权。 手里没枪,单靠笔杆子和嘴皮子,在那个“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时代,无异于与虎谋皮,后来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虽然打响了反抗的第一枪,却也犯了另一个错误。 照搬苏联经验,直奔防守坚固的大城市去硬碰硬,结果都是损失惨重,这种脱离中国实际的洋派打法,显然水土不服。 在绝望之际,一个清醒的声音出现了,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主席一语惊人,断言“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后他领导秋收起义,原计划攻打长沙。 可部队在浏阳一战便遭重创,继续硬拼只会全军覆没,就在众人犹豫不决时,毛主席力排众议,做出一个彻底改变中国革命走向的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带着残部向敌人统治薄弱的井冈山进军。 毛主席很早就看透了中国革命的根基所在,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身上,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预言的力量,此刻成了唯一的生路。 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深入中国土地后得出的结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路在当时独一无二,甚至有些离经叛道。 虽然井冈山的条件艰苦至极,红军缺衣少食,冬天穿着单衣,靠红米饭和南瓜汤维生,可毛主席有办法,他搞土地革命,把田分给农民,让这些世代受压迫的佃农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 农民的回报也直接,青壮年主动参军,老人妇女支援后勤,井冈山根据地这颗火种,硬是在深山里扎下根,积蓄起反扑的力量。 更关键的是,毛主席还解决了“枪杆子”听谁指挥的问题,他首创“支部建在连上”,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在后来的古田会议上,更是从思想上解决了这支农民军队的根本问题,明确了红军是“为人民打仗的子弟兵”,而不是改朝换代的旧式军队,没有这套思想武装,红军恐怕早已溃散或沦为新的军阀。 再加上他那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更是把前来围剿的国民党正规军搞得晕头转向,在中央苏区接连粉碎了数次围剿。 可惜,后来由于特殊原因,红军被迫长征,长征初期,红军几乎到了覆灭的边缘,湘江一战,八万六千人锐减到三万,再按博古、李德那套打法走下去,结局可想而知。 直到1935年的遵义会议,成了又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毛主席站出来,系统地批判了错误的军事路线,以事实和逻辑说服了多数人,重新执掌了军事指挥权。 随后的“四渡赤水”,简直是神来之笔,把几十万追兵甩在身后,让红军化险为夷,如果没有这次拨乱反正,红军能否走出草地都成问题,更不用提后来的胜利。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毛主席始终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总战略,一步步蚕食国民党的统治根基,最终在1949年站上天安门,宣告了一个新中国的诞生。 毛主席带领这个国家,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烂摊子上,一举迈进了社会主义的大门,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回到开头那句话,它夸张吗,或许不,历史没有如果,但回顾当年的险境:国民党铁了心要斩草除根,党内斗争又几度将革命推向深渊。 若没有一个能在关键时刻看清方向、拿出可行办法并团结多数人执行下去的强力人物,共产党和红军很可能就在井冈山、在长征路上消失了。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关口,毛主席的战略远见和务实精神,确实成了中国革命从绝境中重生的决定性因素。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时光旧梦远

时光旧梦远

衷心感谢每位朋友的关注,让我们共同开启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