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范纪曼被捕,不久被判死刑!行刑前一天晚上,他借口肚子疼,要上厕所,看守却叫住了他,说:"早去早回!" 范纪曼,1906年出生在四川梁山,家里不算富裕,但书香气浓。他从小就爱读书,脑子灵光,1925年考进黄埔军校第五期,成了罗瑞卿的同窗。军校里,他苦练军事技能,操场上挥汗如雨,立志报国。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胸口像揣着一团火。北伐战争中,他在叶挺独立团当排长,汀泗桥战役打得激烈,他肩上中了一枪,血流了一身,还是咬牙坚持战斗。1930年,上海的地下工作如履薄冰,他参加秘密会议时被叛徒出卖,进了国民党监狱。审讯室里,他一言不发,硬扛了三个月,亲戚花钱疏通才把他捞出来。出狱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党组织联系不上,他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党籍成了心头一根刺。 1932年,他带着妻子彭雅萝来到北平,考进北平大学,戏曲、法学、经济三门学科一起学,还自学俄语,英语、德语、日语早已经手到擒来。学霸的脑子转得快,但他没忘了找组织,试着跟进步同学薛迅套近乎,结果把人吓得不轻。那年头,地下工作谁也不敢轻易相信陌生人。北平大学的党组织负责人直言,查不到他的入党记录,但干革命不一定非得有党籍。这话点醒了他,形式不重要,干实事才是真。他开始利用黄埔同学关系,找到陈恭澍,帮着翻译美国公馆的外交资料。他一份给陈恭澍,一份偷偷送给党组织,情报里全是国民党跟日本的外交、军事动向,对我党制定策略帮了大忙。就这样,他误打误撞干起了“业余”特工,成了军统北平站的临时成员,还当过几天毛人凤的上级。半年后,接头人冀丕扬叛变,他再次被捕,咬死说是为了钱才卖情报,靠着彭雅萝找黄埔同学求情,陈恭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了他。 1949年4月,范纪曼第四次被捕,关进上海警备司令部看守所。这次是因为接头人沈寒涛叛变,供出了他。看守所里,他被安排在警备室,不是普通牢房,因为他少将身份震慑了所长徐少元。徐少元不敢怠慢,天天端茶送水,还安排人陪他打扑克。他表面镇定,暗中观察地形,发现看守所外围只有一圈竹篱笆墙,巡逻虽严,但有机可乘。一个多月后,他在犯人花名册上看到自己名字被画了个圈,一打听,这是要送去南市监狱的信号,那地方进去就没命了。他知道不能坐以待毙,必须马上行动。 4月19日凌晨,他借口肚子疼,申请去厕所。警卫班长让他快去快回,懒洋洋去打热水。他瞅准机会,冲进厕所,找到一块堆放脸盆的木板,扛起来就往外跑。木板搭在篱笆墙上,他试着爬上去,第一次没稳住,摔了个跟头,顾不上疼,第二次踩稳木板,翻过篱笆,钻进上海弄堂。他对地形熟门熟路,左拐右绕,甩开可能追来的巡逻队,直奔民盟党员冯和法的家,藏了起来。这次逃亡,靠的是他多年地下工作的经验和对上海街巷的熟悉。 逃亡后,范纪曼藏在冯和法家,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他从地下走到地上,结束了十七年的特工生涯。他的贡献贯穿整个革命岁月。1932年,他在北平翻译美国情报,帮我党摸清国民党动向,还救出被捕的曹策。1934年,他当上苏军情报员刘逸樵的助手,分析出“何梅协定”即将签订,揭露蒋介石对日妥协,助力全国抗日。1938年,他拿到日军进攻张鼓峰的情报,传给苏军,炸得日军两个重炮旅团片甲不留。1939年诺门坎战役,他又送出日军增兵五师团的情报,苏军调整部署,彻底打消了日军进攻苏联的念头。三大战役中,他提供廖耀湘兵团增援、邱清泉布防、蒋介石逃台等情报,为解放军胜利立下大功。1945年,他乔装国民党参议,救出杨靖宇弟弟杨树田。 建国后,他婉拒重新入党的建议,坚持恢复1926年的党籍,认定自己从没背离信仰。上海戏剧学院成了他的新战场,他当教授,教学生戏剧艺术,书桌上堆满讲义和马列书籍。1984年,党组织恢复他的党籍,党龄从1926年算起,他接过证书,双手轻抚,像是握住了当年的誓言。1990年,他在上海病逝,家中书架上还摆着戏剧手稿和革命书籍。追悼会上,悼词称他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星光虽微,却照亮长夜。
淮海战役中,国共对战时发生了一件极其诡异的事件,孙元良率领的八万国军,竟一夜之间
【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