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李立群从台湾回到大陆,找到了同父异母的大哥,见到大哥家一贫如洗,他拿

坚强的小猫咪 2025-07-21 21:44:39

1990年,李立群从台湾回到大陆,找到了同父异母的大哥,见到大哥家一贫如洗,他拿出三笔钱说:“哥,这钱我已经帮你想好花哪儿了,别拒绝”。 李立群,1952年出生于台湾新竹,家里排行老小,上面有两个姐姐。父亲是河南人,1949年随国民党迁台,母亲来自北京。家里条件一般,小时候住新竹简陋的房子,后来搬到台北眷村。他从小耳濡目染,能说流利的北京话,还喜欢京剧,这对他后来的演艺事业影响不小。年轻时,他读了海事专科学校航海科,当过八个月海员,但最终被表演的热情拉回岸上。1972年,他在剧团初次登台,1978年加入华视训练班,靠综艺节目《综艺100》崭露头角。 1981年,他凭《卿须怜我我怜卿》拿下金钟奖最佳男演员,事业开始起飞。1984年,他和赖声川、李国修创立表演工作坊,演出了《暗恋桃花源》等经典剧目。1995年,他又凭电影《阿爸的情人》拿下金马奖最佳男演员,还在加拿大电影节获奖,名气越来越大。同年,他决定来大陆发展,拍了《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春光灿烂猪八戒》等剧,很快成了大陆观众的老熟人。 不过,1990年的这次寻亲,和他的演艺事业没啥直接关系,而是因为父亲临终前的一席话。父亲在病床上告诉他,河南老家还有个大哥李建宇,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消息像颗种子,埋在李立群心里,直到1990年夏天,他带着积蓄,踏上了寻亲路。 李立群坐火车到了河南,又换了辆破旧客车,一路颠簸到桃花村。找到李建宇家时,他看到的是土坯墙、破瓦房,屋里就几件旧家具,墙角堆着干柴。大哥李建宇是个壮实的中年汉子,皮肤黝黑,手上满是老茧,常年在村里务农,日子过得紧巴巴。两人见面,先是试探着确认身份,很快就认下了这层血脉关系。聊着聊着,李建宇讲起这些年的辛苦,李立群听着,心里不是滋味。 他没多犹豫,从包里掏出三叠钞票,摆在桌上,说:“哥,这钱我已经帮你想好花哪儿了,别拒绝。”这三笔钱用途很明确:第一笔还债,第二笔修房子,第三笔做点小生意改善生活。李建宇愣了,想推辞,但李立群态度坚决,他只好收下。那天,李立群还留下来帮着干活,修屋顶、搬东西,忙了一整天,兄弟俩的关系一下拉近了不少。 这三笔钱真不是白给的,确实改变了李建宇的生活。第一笔还清了家里欠下的债,之前借钱种地、盖房,压得他喘不过气,现在总算松了口气。第二笔拿来修房子,土墙换成了砖墙,屋顶铺了新瓦,家里终于不漏风漏雨了,还添了点简单家具,日子有了起色。第三笔开了个小杂货铺,生意不大,但稳当,慢慢有了点收入。村里人看着李建宇家翻身,都说这兄弟俩的缘分不一般。 李立群也没把这当一次性帮忙。从1990年起,他每年都回河南看大哥,带点衣物、食品啥的,家里人也跟着去过几次。逢年过节,还寄贺卡、写信,保持联系。时间长了,两家就像真的一家人,感情越来越深。 李立群为啥这么上心?一来是父亲的遗愿,他觉得自己得替老爹完成这桩心事。二来,他看到大哥的日子实在艰难,自己混得还行,帮一把是应该的。他在台湾、大陆两边跑,事业上风生水起,但从没忘了这个河南的家。拍戏赚的钱不少,他拿出一部分给大哥,不是施舍,是真心想让家人过得好点。 这事对他自己也有影响。每次回村里,他都能放下明星架子,和大哥一起干活,跟侄子侄女唠嗑,感觉挺接地气。他后来在采访里说过,这段经历是他人生里最宝贵的一段,比拿奖还让他骄傲。 1990年寻亲后,李立群的事业也没停下。1995年他正式来大陆拍戏,演了《大秦帝国》《老兵》等剧,演技扎实,观众缘也好。2012年,他还拿了中国电视剧十佳演员和亚洲彩虹奖最佳男主角。虽然有人说他接戏太多,被调侃“烂戏王”,但他态度认真,每个角色都用心演。2022年5月,他宣布退休,说想隐居山林,玩射箭、种地、养猫,过点清闲日子。不过,他偶尔还参加公益活动,支持两岸交流,提到大哥的事也从不避讳。 事业和亲情,他两头都没落下。寻亲那年,他才38岁,正值事业上升期,还能抽空跑河南,可见这份兄弟情有多重。 从1990年到退休,李立群和李建宇的联系从没断过。大哥家靠着那三笔钱翻了身,孩子们也上了学,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两兄弟用书信、照片记录生活,逢年过节聚一聚,感情越发稳固。这份情谊不光是钱的事,更是血脉相连的支撑。 李立群说过,找到大哥是他这辈子最值得的事。反过来,李建宇也常跟村里人念叨,这个台湾来的弟弟,真没把他当外人。两家人的故事,就像一座桥,连起了两岸,也连起了人心。

0 阅读:0
坚强的小猫咪

坚强的小猫咪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