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年,李渊奄奄一息,把5岁小儿子李元婴托付给李世民,让他好好照顾弟弟。李元婴

百年战争录 2025-07-22 15:31:49

635年,李渊奄奄一息,把5岁小儿子李元婴托付给李世民,让他好好照顾弟弟。李元婴很聪明,他只想当一个快乐的王爷,故而得以善终。

江南有三大名楼,其中滕王阁在江西南昌特别有名。

很多人一提起它就想到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尤其是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但很多人不知道,南昌的滕王阁其实是后来建的,最早那座在山东滕州,更少人知道的是,这楼为什么用"滕王"这个名字。

这和唐朝一位皇子的故事分不开。

故事得从唐高祖李渊说起。

李渊原本是唐朝开国皇帝,后来被儿子李世民夺了位。

李世民发动的那场政变叫玄武门之变,把他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都杀了。

李渊只好退位当了太上皇,闲来无事,六十二岁那年居然又生了个儿子。

老来得子特别疼,给这孩子取名李元婴,"婴"字起得有意思,像是盼着孩子永远单纯快乐。

这个老来子排行老二十二,和哥哥们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那些大气名字比,看着就透着股被宠溺的意味。

李渊去世时李元婴才十一岁,当朝皇帝李世民对这小弟格外照顾。

虽然李世民当年杀过兄弟,但那时候是争皇位你死我活,他心里头其实有疙瘩。

现在自己当了皇帝,看着这个小弟弟年纪比皇子们还小,又是父亲晚年生的,就动了补偿的心思,格外宽容。

李元婴从小在宫里长大,吃穿不愁,被这么惯着,慢慢养成了贪玩任性的脾气。

十一岁那年,李元婴被封为滕王,封地就在山东滕州。

年纪小小就迷上盖楼,非要造一座给自己住的行宫。

他下令建"滕王阁",还挖了两个湖,种上荷花柳树。

百姓累死累活赶工,怨气冲天。

阁子修好他还不消停,打猎时骑马踩庄稼,还想再盖一座新楼。

百姓受不了要闹事,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怕激起民变,只好把他调到陕西金州当刺史,还削减了他八百户封赏。

到了金州,李元婴照样胡闹。

他冬天把人埋在雪里取乐,拿弹弓打人看别人躲来躲去。

唐代弹弓射得远力道足,这么干很危险。

他还随心所欲开关城门,全看自己玩得高兴不高兴。

李元婴真像他名字那样,活脱脱一个"巨婴王爷"。

李世民不是不知道,但从不严惩,年年照样给赏赐,一方面是心疼这个弟弟,另一方面也看他不成器。

吃喝玩乐正好,总比盯着皇位强。

唐太宗死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可受不了这叔叔。

举国戴孝时李元婴照样吃喝玩乐,让李治很丢脸。

有一次李治故意赏其他亲王五百匹彩绸,却叫人拉两车麻绳给李元婴,还传话说:"滕王钱太多了,拿绳子串钱去用吧!"

不久就贬他去苏州。

没多久又嫌苏州太舒服,改贬到洪州,就是现在江西南昌。

洪州当时偏僻荒凉,李元婴散步时登上章江门外一处高地,看到山水开阔,想摆席宴饮却到处是乱石头,就怀念起滕州的滕王阁。

有人提议干脆重建,他立刻下令召集工匠。

新建的滕王阁三层高,九丈多,能望见赣江风光。

他在阁里请客作画,早忘了被贬的不快。

二十二年后,大诗人王勃在这里写下《滕王阁序》,其中名句让这座楼流传千古。

南昌这座滕王阁成了复制品,却比山东那座更有名。

李元婴当官确实荒唐,但他精于艺术。

明朝陈文烛写过《重修滕王阁记》,夸他"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把北方宫廷歌舞带到江南。

他画蝴蝶尤其出名,那幅《百蝶图》画得活灵活现,有人写诗形容"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说他和另一位画家齐名。

清代诗人黄凤题就惋惜史书不写这些才华:"如何新旧唐书在,不载丹青绝妙才!"

他的画法叫"滕派蝶画",后人继承发扬,连鲁迅先生都称赞为"国之瑰宝"。

今天南昌滕王阁五楼还挂着《百蝶百花图》纪念他。

武则天夺位时杀了不少李唐皇族,偏偏没动李元婴。

有史家推测这和他只顾享乐有关。

他小时候听过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唐高宗时又亲眼见过叔叔李元景被赐死,估计早看透皇家凶险。

他画画饮酒、造楼玩闹,看似荒唐,反而保住性命。

这么个矛盾人物,留下的既有劳民伤财的骂名,也有精妙绝伦的画作。

王勃的美文和这座滕王阁,成了他留给后世的独特印记。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