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邓颖超在广州产下一子,由于这个孩子生下来体重太大,有10磅重,超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7-23 13:56:07

1927年4月,邓颖超在广州产下一子,由于这个孩子生下来体重太大,有10磅重,超过了正常标准,导致无法正常顺产出来,而那时的技术还无法进行剖腹产手术,只能用产钳助产,但因用力过大,孩子的头部受到了严重的损伤,无法成活! 1927年4月的广州,春雨绵绵。邓颖超躺在简陋的产房里,汗水湿透了枕头。胎儿重达10磅,在那个年代几乎是不可能顺产的重量。 医生手里的产钳在昏暗的油灯下闪着冷光,没有剖腹产技术,只能硬来。随着一声微弱的啼哭,孩子出生了,但头部的伤痕清晰可见。 三天后,孩子停止了呼吸,邓颖超的身体也因为这次难产受到永久损伤,从此再无法怀孕。 失去骨肉的痛苦并没有击垮这个女人,在延安的窑洞里,她和周恩来成了十几个孩子的“爸爸妈妈”。这些都是牺牲烈士的遗孤,最小的只有三岁。 李鹏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亲李硕勋在海南英勇就义时,李鹏还不到两岁。邓颖超把他接到身边,像亲生儿子一样抚养。多年后李鹏回忆:“邓妈妈总是把最好的食物留给我们,自己却常常饿着肚子。”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起草时,邓颖超坚持加入了一个“危险”条款:男女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应准予离婚。 当时很多人反对,认为这会冲击传统家庭。邓颖超在讨论会上站起来说:“如果女人连说'不'的权利都没有,何谈解放?” 邓颖超的影响力很快超越了国界,1949年,她在亚洲妇女代表大会上用流利的法语发言,让在场的外国代表刮目相看。 一位法国记者后来写道:“这位东方女性总能用确凿的数据说话。当她说到中国女工实现同工同酬时,那些质疑中国妇女地位的西方人都闭了嘴。” 1950年代,邓颖超多次出访欧洲各国。在巴黎的一次妇女集会上,她脱稿演讲了半小时,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会后,一位英国女议员握着她的手说:“您让我们看到了新中国女性的力量。” 1979年,75岁的邓颖超接下了一个艰巨任务: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当时两岸关系冰封已久,连通信都被视为“通敌”。 她亲自修改《告台湾同胞书》的措辞,删掉了一些过于激烈的表述,增加了“骨肉同胞”等温情词汇。她说:“要让台湾同胞感受到家的温暖,而不是政治的寒冷。” 1982年,邓颖超给宋美龄写了一封信:“深愿与夫人共谋国家民族之统一大业。”这封信经海外媒体报道后,在台湾引起巨大反响。 她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次会见台湾客人,都要让厨房准备几道家常菜。她说:“吃饱了肚子,才好谈家国大事。台湾同胞远道而来,先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味道。” 1988年退休后,邓颖超的生活变得格外简单。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听新闻联播,特别关注有关妇女工作的报道。 秘书想给她换一辆新车,被她严厉拒绝:“这辆车还能开,为什么要换?国家的钱要用在刀刃上。”她的那辆公车开了整整十五年,发动机声音大得像拖拉机。 1992年7月,病重的邓颖超躺在病床上,输液管密密麻麻。她仍然坚持听完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录音,虚弱地说:“改革开放这条路走对了....” 7月11日,这位伟大的女性永远闭上了眼睛。人们在她的遗物中发现了一份简短的遗嘱:骨灰撒入海河,存款全部上交党费,不办追悼会。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亲情家事里的周恩来)

0 阅读:185

猜你喜欢

棉花糖小仙女

棉花糖小仙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