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有一位农村老汉进城打工。一天,他在火车站走着,忽然一个年轻女子凑过来问
八十年代,有一位农村老汉进城打工。一天,他在火车站走着,忽然一个年轻女子凑过来问他:“你打炮不?”老汉愣了一下,反问:“你说啥?打炮?打土炮还是洋炮?”那女子听后笑了起来,说:“你没明白我说话的意思。”老汉一脸认真地说:“我怎么不明白?当年在部队我是炮兵,什么炮我没打过?”女子摇摇头,说:“你真是个糊涂人。”说完就走了。老汉站在原地,一脸困惑。
其实,女子口中的“打炮”是当时城市里流行的一种带有暧昧意味的说法,指的是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但老汉是个实在人,从农村来,思想单纯,在部队里又确实是个炮兵,所以听她说“打炮”,他下意识地理解成真打炮,根本没往那方面想。
老汉在城里干了一个月的活,回到村里后,把这段经历讲给乡亲们听。大家听了哈哈大笑,都说老汉不是糊涂,是装糊涂。有人打趣说:“你这是装傻装得太像了。”也有人说:“你怕是怕惹祸上身,才故意装不懂。”老汉听了只是笑笑,没说话。
其实,老汉心里明白得很。他不是不懂,只是不愿意懂。他知道城市复杂,人心难测,尤其是那些穿着时髦、说话含糊的城里人,往往嘴里一套,心里一套。他不想惹麻烦,也不想被人看轻,所以他用最朴实的方式回应了那个女子的话。
而那女子当时也是一时兴起,想找个老乡模样的人开个玩笑,没想到老汉一本正经地回应,反而让她觉得尴尬,只好走开。她也没想到,这个老汉会真的不懂她的意思,还以为他是在装傻。
后来,老汉再进城,依然保持着那份老实和谨慎。他不跟人多说话,也不随便应答,只顾着干活、赚钱,回家过日子。他常说:“城里人花样多,咱们农村人简单点,活得踏实。”
八十年代末,农村人开始陆续进城打工,但像老汉这样老实本分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学会了油嘴滑舌,学会了察言观色,也学会了城市里的那一套“语言艺术”。但老汉始终没变,他不学,也不想学。
他不是不懂,只是不愿意懂。他心里有杆秤,知道什么该听,什么不该听。他知道什么叫“打炮”,也知道什么叫“装糊涂”。但在那个混乱又新鲜的时代,有时候,装糊涂,是一种智慧。
用户10xxx75
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