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保守派已经天下无敌,没想到还有高手:极端保守派! 要说雅鲁藏布江修水电站

翊云逸风 2025-07-25 01:12:19

原本以为保守派已经天下无敌,没想到还有高手:极端保守派! 要说雅鲁藏布江修水电站这事,就不得不提当时三峡工程的反对者,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学专家:黄万里、黄老! 黄万里的一生,堪称中国水利史上最“拧巴”的注脚,他反对三门峡工程,预言泥沙淤积会淹没关中平原,他反对三峡工程,担心移民安置、生态破坏和战时风险,他的反对声,曾被视为“阻碍国家发展”的杂音,甚至被某些人曲解为“投降派”。 但时间是个好东西,三门峡建好后,渭河年年发大水,最后不得不花大价钱改建泄洪洞;三峡虽然防洪发电都厉害,但130万移民的安置问题,到现在还有争议,生态补偿的钱也一直没补够。 这时候大家才反应过来:黄万里当年说的那些“坏结果”,好像真有点道理。 黄万里的“保守”,其实是个科学家的清醒,他总觉得,治河就像给人看病,不能哪儿疼医哪儿,得看全身,他反对的不是建水库本身,而是“没搞明白就硬上”的冒进。 要是黄万里活到现在,看到雅鲁藏布江这个工程,估计会先皱眉头,再慢慢琢磨。 这个工程和三峡不太一样,它没在河上建大高坝,而是用“截弯取直+挖隧道”的办法,把水引到发电站,这样既躲开了90%的地质灾害风险,又不用把整条河拦住。 为了保护鱼,还专门修了仿自然的鱼道,建了养鱼场,为了不破坏生态,划了45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把68种珍稀植物都搬走了,这些设计,明显是吸取了黄万里他们那代人的教训,想在开发的时候尽量少伤环境。 以前大家总觉得黄万里“保守”,现在才明白,他那是“小心”,雅鲁藏布江工程能开工,不是因为没人反对了,而是中国基建终于学会了“一边大胆干,一边小心看”。 这个工程花了1.2万亿,但30%的钱都用来保护生态;发电量能顶6000万千瓦,但每年能少排3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双碳”目标的10%,要建15年,但全程用数字技术盯着,生怕出问题。 这些数据背后,是政策制定者对“风险”的敬畏——既要敢想敢干,又得稳扎稳打。 黄万里当年被骂“保守派”,其实是被大家简单化了,他反对的不是工程,而是“没搞明白就硬上”的糊涂账。 三峡建好后,他临终前还在念叨“三峡千万不能上”,但要是看到今天这个工程在生态保护、技术突破上的进步,说不定会松口气。 现在的中国,早过了“非黑即白”的吵架阶段,雅鲁藏布江工程证明,大国基建可以既“敢闯”又“谨慎”:用新技术降风险,用制度保障公平,用国际合作减少矛盾。 黄万里留给我们的,不是“反对”或“支持”的标签,而是他一辈子较真的科学精神,在热闹的时候保持冷静,在争议的时候守住底线。 要是黄老还在,说不定会笑着说“建工程嘛,别急着赶,稳当比快重要,”这,才是那个总被骂“保守”的老专家,给中国基建最珍贵的礼物。

0 阅读:6
翊云逸风

翊云逸风

翊云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