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思录‖ 后洪森时代的柬埔寨,在中美之间横跳寻找平衡 在中美见证、马来西亚斡旋下,泰柬冲突停火了,7月28日午夜起,无条件停火。 人们更关注的是柬埔寨今后的走向。 洪森时代,中柬“铁杆”友谊是东南亚地缘政治的稳固基石。如今柬政府权杖正移交给洪马奈,这位美国西点军校锻造、英美学术殿堂浸润的新舵手,其思维光谱无疑折射着浓厚的西方色调。 柬埔寨外交的微妙变化,已然在湄公河畔搅动波澜。 现任柬埔寨首相的洪马奈,英美高等学府的熏陶、认知框架及国际人脉网络,决定了他西方价值观、运作逻辑,这为柬倒向西方铺设了通道。 这次泰柬冲突,洪森的“通话泄露”,柬埔寨绕过传统“老友”中国,转而向特朗普寻找调停,将“面子”递向特朗普政府。此举绝非偶然,是一次精心设计的外交姿态,清晰传递出拓展选择、试探美国新态度的意图。 此前具有战略意义的“扶南运河”项目突陷股权争议与停工僵局,中资主导模式遭遇挑战。这既暴露合作中的摩擦,也可能暗示新政权对过度依赖单一伙伴的警觉与再平衡诉求。 柬埔寨要“倒向美国”吗?言之尚早,但迹象明显。 实用主义优先。洪马奈政权首要考量是国家利益与发展实利。西方教育背景不等于放弃务实外交——中国作为最大投资国、贸易伙伴及基建推手的地位,其经济引力绝非朝夕可替。 多元平衡战略。洪森“一边倒”策略后,新政府寻求更灵活多元的外部关系合乎逻辑。引入美国影响力,既可对冲风险,也能增加与其他大国博弈的筹码。 军购窗口选择。未来关键装备采购——如中国“红旗”防空系统与美国F-16战机的取舍——将是极具象征意义的观察点。若柬埔寨打破长期依赖中国武器的传统,转向西方高端装备,其战略再平衡的实质将不言自明。 中国应对的“变”与“不变”: 对中方而言,需清醒认知:洪森时代的超常亲密恐难复制。柬埔寨新精英层的思维、利益结构正经历代际变迁。维系中柬关系,需超越“历史情谊”叙事: 我需提升中柬合作质量, 推动基建、产能合作向更高附加值、更可持续方向升级,减少因管理或利益分配引发的争议。 要理解柬埔寨拓展国际空间的合理诉求,避免将其正常外交多元化简单解读为“背叛”。 同时, 以平等、互利为核心,构建更具韧性与时代适应性的伙伴关系,方为长远之道。 洪马奈时代的柬埔寨,正谨慎地在两个巨人间的平衡木上挪移。柬埔寨走向何方?我们需要静静观察。
直到中方代表到场,柬泰双方领导人才同意开始谈判,美方的算盘彻底落空据路透社报
【12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