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李在明还没想好要在哪边下注,但时间已经不给他犹豫了。 韩国眼下的处境,典型的“朝鲜没暖,美国先催,中方电话打来要立场”,三方逼问,中间人还得装作若无其事。可惜,这种事拖不得,尤其在特朗普手下。 一通电话,三句提醒 王毅和赵显通的通话,不是客套,更不是单纯的外交礼节。三点——政策别摇摆、坚持独立自主、反对脱钩断链。其实等于提前打了预防针:你李在明想和美国做交易可以,但别踩中国的线。尤其那句“不应受制于任何第三方”,这是在敲打——别因为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就在台海、经贸等敏感问题上替别人出头。 中方这番话,放在现在的背景里,意味很足。日韩欧一个个跟美国签贸易协议,韩国不可能坐得住。尤其日本刚签完,李在明立刻派金正官飞纽约,这速度,显然是想赶在8月1日的“窗口期”前和特朗普敲定条件。再看行程,7月31日还要和鲁比奥会晤,节奏压得很紧。那通电话,几乎就是在和美国碰头前的“最后提醒”。 朝鲜这条线,凉得很快 更讽刺的是,李在明一边加速对美谈判,一边在朝鲜方向玩“外交解套”——停喊话、解禁电影、甚至想在APEC邀请金正恩登场。看似妙招:一旦半岛局势缓和,《美韩共同防御条约》就失去扩大范围的理由,美国就少了让韩国卷入台海的筹码。 但朝鲜不是傻子,尹锡悦刚把关系打到冰点,你李在明上台就示好,动作还这么密集,目的性写在脸上。金与正一句话就给回了原形——“白日做梦”。对APEC邀请更是直接打脸。 朝鲜的不买账,等于让李在明在朝核、半岛缓和这条线上短期无收获。换句话说,他原本想用来“挡美国要求”的那张牌,眼下还没成型,就被对方撕掉了。 回头看美国,筹码只剩造船业 既然朝鲜这边卡住了,李在明只能加码美国谈判的筹码——对美造船业投资。数十亿美元砸过去,换取不加高关税,这个点踩得很准。造船业是特朗普的短板,又是他喊“制造业回流”的重点,口号都想好了——“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 问题是,这表面上是单纯的经贸交易,实际上绕不开中国。全球造船,中国既产量第一又技术成熟,美国港口费制裁过中国船就是明证。韩国清楚这一点,所以这笔投资本质上是用自己和中国的竞争优势,去填补美国的空缺。 中方早就把话说在前头:你和美国谈可以,但别拿中国的利益做筹码。否则,后果自负。 李在明的困局 他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但现实是两边的耐心都不多。靠近美国,可能换来短期的关税优惠,却要在台海和经贸上让步;维持和中国的稳定,则必须在某些战略议题上顶住美方的压力。 而朝鲜这条线,一旦走不通,美国军事依赖就无法松动,战时指挥权还是握在美军手里——想“脱美”就成了空话。更尴尬的是,特朗普不是拜登,不给你慢慢斡旋的时间。他要的是签字,是立刻站队。 从这点看,中方的“三思而后行”不是外交辞令,而是最后的提醒:在这盘棋里,韩国已经没什么回旋空间了。李在明接下来的一步,不是慢慢权衡,而是——踩哪一条红线,先得选好。 参考资料:《 博主:李在明拒绝在中美之间二选一 寻求平衡外交策略-中华网 》
中国没有让步,美国对欧洲开出来的条件,复制到我们身上失败了!经过两天的谈判,中美
【56评论】【6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