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斯德哥尔摩。 罗森巴德大楼外,瑞典警方拉起了长长的封锁线,街道像临战

秋恒看军事 2025-07-30 14:22:51

7月28日,斯德哥尔摩。 罗森巴德大楼外,瑞典警方拉起了长长的封锁线,街道像临战一样清空,无人机在空中低飞盘旋。 这不是瑞典首相遇刺,也不是北约高层集会,而是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的现场。 一个贸易会谈,搞成了准安保行动,瑞典人是真的怕出事,也是真的明白——这场谈判的分量,足够牵动全球。 下午开局,连谈五小时,双方都没放半句进展风声。谈判明天继续,谁都不想先交底。 这不是一场常规的贸易对话。 路透社的形容很准:中美经贸谈判,比任何国家之间的磋商都更复杂、更持久。前两轮——日内瓦、伦敦——都没能撬动核心分歧。 但这次,还没开口,美方就自己退了一步。 英国《金融时报》提前放出料:特朗普政府,悄悄暂停了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 消息之所以重,是因为背后有个对照——2025年4月,美国刚下令禁止英伟达H20芯片对华出口,说是要掐中国AI的脖子。结果中国没趴下,反而加速自主研发;英伟达倒是率先中枪,丢了中国市场,财报一片惨红。 7月15日,美国扛不住了,松口恢复出口。但这事没开记者会、没发新闻稿,而是让企业低调执行。 白宫算盘很直白:我们做了“好事”,你中方在谈判桌上是不是得“领情”? 问题是,特朗普这边,光盯着中国还不够——他的“对等关税”策略,已经在别的地方炸了锅。 7月28日的坏消息,一早就接连来了两个。 第一来自欧洲。 美欧刚签完协议,美国对欧盟商品统一加收15%关税,还要求欧盟多往美国投资。冯德莱恩本以为是外交胜利,转头就被法国怼回去——“这协议是出卖欧洲利益”。德国跟着摇头,法德的意思很清楚:这事儿还得谈。 第二来自日本和菲律宾。 这两个刚和美国签完贸易协议的“盟友”,回到国内就挨了骂。日本民众说首相石破茂“出卖国家利益”,菲律宾精英直接骂政府“被美国收割”,理由很简单——协议签了,美国对菲的19%关税一分没降。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特朗普的关税铁拳,不只砸向竞争对手,也砸在自家朋友脸上。即便协议签了,执行起来也能一地鸡毛。 所以他急了。稳住中国,成了他唯一能向市场、向盟友交代的动作。 中国的态度,很早就说死了:平等、尊重、互惠。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谈判当天再重申一遍,算是给美方亮底牌——这些原则一条不能少。 核心诉求也一直没变: 不合理加征的关税,必须全部取消;技术封锁得停;别再动不动把经贸问题拧成政治议题。 换句话说,美方要换取关税休战,就得拿出足够的筹码。 至于谈判结果,目前的可能性不外乎两种。 短期看,双方大概率会延长关税休战期,至少挡住8月12日那道三位数关税大坝。 长期看,技术竞争、市场准入这些结构性矛盾,没那么容易磨平。特朗普的退让,更多是经济压力和盟友反弹逼出来的,而中国的打法是稳扎稳打——该谈就谈,该硬就硬,短期利益要拿,核心原则绝不动。 这场在瑞典上演的谈判,安保是瑞典的,场面是中美的,火药味是全球的。 短期可能换来一丝喘息,但没人会真以为,这就能让中美经贸回到“蜜月期”。 特朗普需要的,是一个能安抚国内和盟友的外交成果;中国需要的,是在全球博弈中保持自主空间和长期利益。 双方心里都明白——今天斯德哥尔摩的五小时,不过是更长一局棋的一个回合。 参考资料:《 街道关闭、无人机出动,中美贸易谈判为何引起全球关注?-中华网热点新闻 》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