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种说法,说张爱玲是因为“旗袍说”离开新中国的,说实话,有点胡扯。 网

静谧安然之境 2025-07-30 23:46:27

在网上看到一种说法,说张爱玲是因为“旗袍说”离开新中国的,说实话,有点胡扯。 网上看到的说法是这样的,张爱玲参加上海文艺界大会,穿着素净的深灰色旗袍,外面套了件白毛衣。一进会场,满眼都是灰色中山装和列宁装,她这身打扮格外扎眼。 作家丁玲当场批评她穿衣“不合群”。张爱玲默默坐到最后一排,看着台上慷慨激昂的发言,心里凉了半截。 回家后张爱玲就准备离开了。 不过,仔细查阅一下资料就知道,这件事其实并不可信。 首先,按文艺界大佬夏衍晚年回忆,周总理曾在1940年代的重庆看过张爱玲的《传奇》,日后还特意点了张爱玲的名,希望她能留下。 原话是,“有几个不属于进步文化阵营的文化名人要争取把他们留下,其中就谈到了刘海粟和张爱玲”。 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当时国家高层是关注到了张爱玲的,也没有清算张爱玲“汉奸老婆”的意思。 至于张爱玲为什么走,我这里认为是张爱玲缺钱了。 张爱玲本是个极其现实的人,也是痴迷于享受生活的主,对物质条件看得很重,于钱财收入抓得很紧,而到了1950年代,她的收入剧降腰斩,只值此前的1/60,生活拮据到了“最后居所尤其简陋,出国前穷困潦倒”的地步,去国另谋出路,意图东山再起,才是最符合她的性格作派的。 张爱玲港大肄业后,一直都没找工作,纯靠窝家里写作谋生。有好事者给她折算过收入,1949以前她的每月稿费收入可以买9千斤大米,而到了1950之后,写作近乎“国营化”了,只能买到150斤。 一个精于算计的人,到了这个地步,想着“另谋高就”是很正常的,此外才是思想上的格格不入。后者,她素来低调,纯粹是个“小人物”,那个时候还想不到那么多那么深。 值得一提的是,离开前她用了化名,过关时却差点暴露。深圳罗湖桥海关,检查员盯着证件看了半天,突然低声问:“你就是写小说的张爱玲吧?”张爱玲心提到嗓子眼,含糊应了声“是”。没想到对方笑了笑,挥手放行了。 后来在小说里,她写过关后“挑夫突然狂奔,说现在安全了”,那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她记了一辈子。关键时刻,还是她写的那些字帮了她。 到香港后,生活并没有立刻好起来。她以为凭自己的英文写作能在美国闯出名堂,结果洋人根本不买账。辗转到了美国,只能住贫民区的女子宿舍,靠救济金过活。 36岁嫁给65岁的美国作家赖雅,婚后丈夫中风瘫痪,她白天做翻译,晚上写稿到深夜,手指被钢笔磨出血。有人劝她帮衬穷困的弟弟,她回信说:“我实在没能力,惭愧。”她从来就不是那种被亲情绑架的人,该拒绝时就拒绝。 九十年代,国内突然掀起“张爱玲热”。她的旧作被翻印成畅销书,可远在美国的她一分版税没收到。 1995年9月,房东发现她躺在出租屋的行军床上,已经去世一周。床头灯还亮着,照着她最后的遗嘱:骨灰撒进大海,遗物送给朋友处理。#MCN双量进阶计划#

0 阅读:15
静谧安然之境

静谧安然之境

静谧安然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