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有多残忍?草鞋峡幸存者回忆:三天三夜不给饭吃,妇女被糟蹋。 1937年12

佳佳怡 2025-07-31 14:37:25

日军有多残忍?草鞋峡幸存者回忆:三天三夜不给饭吃,妇女被糟蹋。 1937年12月的南京城,寒风卷着血腥气穿过断壁残垣。草鞋峡这片原本宁静的江滩,成了侵华日军制造人间地狱的现场。据幸存者李秀英晚年回忆,当时她和上千名同胞被日军用绳索捆成一串,像牲口一样驱赶到江边的空地上,四周架起的机枪黑洞洞地对着人群,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倒下。 那会儿江风跟刀子似的,刮在脸上生疼。上千人挤在滩涂上,男女老少都有,不少人身上带着伤,血冻在衣服上,硬邦邦的。有个抱着孩子的女人,孩子饿哭了,她解开衣襟想喂奶,刚露出一点胳膊,就被两个日军盯上了。他们笑着走过来,一把夺过孩子扔在地上,女人尖叫着扑过去,被其中一个日军用枪托砸在头上,当场没了声息。那孩子才一岁多,在地上哭了没两声,就被皮靴踩住了——李秀英说,那声音她记了一辈子,像只被踩碎的猫。 三天三夜,没人见过一粒米、一口水。有人渴得受不了,想弯腰喝江里的水,刚低下头就被枪打死了,尸体滚进江里,染红了一片水。饿到极致,有人开始啃地上的枯草,甚至捡起别人掉落的指甲盖大小的碎饼,塞进嘴里嚼得满脸是泪。李秀英旁边有个老爷爷,怀里揣着半块干硬的饼,他没自己吃,掰了一小块塞给身边的孤儿,说:“娃,活着……活着才有指望。”可第二天早上,老爷爷就没气了,眼睛还睁着,盯着江对岸的方向。 妇女们更是活在噩梦里。日军每天都要过来挑人,不管年纪大小,只要被看中,就被拖到旁边的芦苇丛里。有个十五岁的姑娘,拼死反抗,咬掉了一个日军的耳朵,结果被活活捅死,尸体被吊在歪脖子树上,衣服被撕得稀烂。李秀英当时揣着块碎瓷片藏在袖管里,她想好了,要是被挑中,就先划破自己的脸——她后来跟人说,不是怕疼,是怕那屈辱比死还难受。 有人试着反抗过。第三天下午,几个年轻小伙子趁日军换岗的空档,挣断了绳子想往江里跑。没跑出三步,机枪就响了,子弹像雨点似的扫过来,他们一个个倒在江滩上,血渗进冻土里,很快结了冰。剩下的人不敢动了,不是不想,是连动的力气都没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日军在旁边笑,用刺刀挑着同胞的帽子互相打闹。 李秀英能活下来,是因为她被压在尸体堆里。12月18号那天傍晚,日军突然开始扫射,子弹从人群里穿过去,惨叫声、枪声混在一起,震得耳朵嗡嗡响。她被前面倒下的人压住,胸口挨了一枪,疼得晕了过去。等她醒过来,天已经黑了,江滩上静得可怕,只有江水流淌的声音。她从尸体缝里爬出来,浑身是血,摸到胸口的伤口,才发现子弹打穿了棉衣,卡在骨头缝里——是那件厚棉衣救了她。 后来她在芦苇荡里躲了七天,靠吃芦苇根活命。夜里总能听见日军在附近搜捕,还能看见江滩上燃起的大火,那是日军在焚烧尸体,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烧肉的焦味飘过来,让人胃里翻江倒海。她亲眼看见,有个没断气的同胞被拖进火堆里,惨叫声越来越弱,最后变成一阵黑烟。 李秀英晚年接受采访时,胸口的伤疤还清晰可见,像条扭曲的蜈蚣。她说她不恨日本人,恨的是那些把人当牲口的暴行。“他们不光杀人,是想把咱中国人的骨头都敲碎啊。”她摸着伤疤叹口气,“可你看,我活下来了,还有好多人记得这事,他们就没赢。” 80多年过去了,草鞋峡立起了纪念碑,上面刻着“遇难同胞30000余人”。可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被碾碎的家庭,是一个个永远愈合不了的伤口。日军的残忍,从来不是简单的杀戮,是对生命的漠视,对尊严的践踏——他们以为烧了尸体就能抹去罪证,却不知道,幸存者的眼睛、历史的土地,都记得清清楚楚。 那么,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除了愤怒和悲痛,更该传承的是哪种力量?是对暴行的永不原谅,还是对生命的格外珍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2
佳佳怡

佳佳怡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