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新四军26团300人深入敌阵,忽被1500日军包围。众人劝团长突围,团长望着一望无际的平原,后悔道:“我就该半夜把部队拉出朱家岗!”众人看着开阔地,也不吱声了。 罗应怀1914年出生在湖北红安的贫农家庭,六七岁就给地主打长工。12岁当了少先队长,15岁开始当红军的打旗兵。26团前身是1938年12月在邳县许楼村成立的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主力,这支队伍几经改编,1942年精兵简政之后,26团团长为罗应怀,政委谢锡玉,副团长兼参谋长严光。 1942年冬天,日军搞了个大动作。敌以徐州平林17师团为基干,附以伪窦光殿之15师、潘干臣之28师,总兵力近万人,对淮北根据地进行了33天的大”扫荡”。其声势之大、威力之猛、烧杀之惨、用心之毒,在我苏皖边区创立以来尚属首次。 12月8日,26团团长罗应怀、政委谢锡玉,收到了新四军4师9旅旅长韦国清、政委康志强电报,指示他们”于10日晚配合外线主力拔除日军金锁镇据点”。听到这个消息,全团上下都很兴奋,因为这意味着主力要打回来了! 12月9日黄昏,26团冒着寒风,从团部驻地急行军至泗阳县朱家岗。这里距离西北方向的金锁镇只有12里。朱家岗这个地方说实话不太适合防守,东临洪泽湖,西靠安河,是一个东西走向的稍高于平原的土岗子,除了南北各有一条抗日交通沟外,都是一望无际的开阔地,从军事角度看,属于易攻难守。 罗应怀考虑到安全,将团部设在曹圩,将战斗力强悍的1连摆在西北一里离金锁镇最近的孙岗方向,担任前哨,并嘱咐王敬之”睡觉也要睁着一只眼”。可惜,敌人的动作比他们想象的要快。 12月10日凌晨3时,一声尖利的枪声将罗应怀从梦中惊醒。紧接着枪声越来越密集,战士跑来报告:“团长,鬼子包围了孙岗!”5时40分,朱家岗四面枪响,如爆豆一般。罗应怀明白:朱家岗被敌人包围了! 这时候有人提出突围,毕竟敌人兵力是他们的好几倍。罗应怀想到,天将破晓,地处平原,敌人有骑兵,白昼突围,更易遭受重大损失。他望着四周那一望无际的平原,心里明白得很,在这种开阔地带突围,那就是送死。于是说出了那句后悔的话:“我就该半夜把部队拉出朱家岗!” 话虽这么说,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于是他提出:“坚守阵地,战到天黑,等待援军,待机歼敌。”这个决定很快得到了统一,因为大家都明白,打,危险!走,更危险!坚守,我们还有村落依托,可以以一当十,以十当百。 战斗的激烈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1连战斗力较强,曾在1941年7月,被新四军4师授予”战斗模范连”称号,可就是这样一支王牌连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3排驻在村东头一座农家宅院,在敌人的包围下,与连部失去了联系,坚守至上午11时,敌人军事围攻和政治欺骗都没有达到目的,便使用了残酷的手段——火攻! 3排剩余指战员手持大刀,高喊杀声,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了更残酷更激烈的肉搏战。下午14时,3排20多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牺牲时有的战士手里还紧紧握着带血的大刀,有的嘴里含着敌人的耳朵。这样的战斗场面,让人看了都心疼。 战斗进行了整整18个小时,26团的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守住了阵地。日伪从朱家岗的曹圩北面交通沟、张庄大院、曹圩东南门三处进攻,每一处都是残酷的阵地争夺战。罗应怀甚至亲自上前线与战士们并肩战斗,结果也负了伤。 关键时刻,援军到了。16时许,9旅旅长韦国清带骑兵连从岗东赶来增援,随后,主力部队和大量民兵也向朱家岗集中。韦国清的骑兵部队在平原地带发挥了巨大作用,日军的包围圈迅速瓦解。金子笃联队长知道已经无法再消灭26团了,恨恨下令开始撤退。 战斗的结果让人五味杂陈。此战共击毙日军280余人,我26团73位指战员壮烈牺牲。从数据上看,这是一场胜仗,但73名战士的牺牲,让每个人都心情沉重。26团在重创日寇的同时,也胜利地完成了在内线牵制敌人的任务。 朱家岗战斗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朱家岗战斗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淮北抗战军民反”扫荡”必胜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在一个星期内,新四军4师师长彭雪枫、政委邓子恢指挥外线部队不断出击,迫使驻青阳镇、归仁集、马公店、金锁镇等据点的敌人仓皇撤回徐州老巢。 战后,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亲自为73名烈士撰写了碑记,并刊登在《拂晓报》上。彭雪枫在碑文中这样评价:“在全战役过程中,喋血奋战,惨烈悲壮,惊天地泣鬼神,以击败敌寇使其一蹶不振之决定性战斗,则为我9旅26团之朱家岗守备战焉。” 1943年10月,朱家岗烈士公墓落成,拄着双拐的罗应怀登上主席台,全场人起立热烈鼓掌,欢迎这位英雄团长。这位在战火中九死一生的老兵,用自己的伤痕见证了那场惨烈的战斗。 罗应怀后来一直在部队工作,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2年,已经67岁的他面对升职机会却选择了拒绝,说:“给年轻人让路。”2010年,这位从贫苦农家走出来的将军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一生。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