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 年的上高会战中,第三战区教导营临时组建了一支敢死队。敢死队队长吴尚志用刀尖划破手指,写下“誓死保卫神圣土”的血书后,带领四十名自告奋勇的队员消失在夜幕之中,义无反顾的朝着鬼子指挥部前进! 一滴鲜血,七个字,四十条性命,十五公里夜路。当1941年上高战火正酣时,谁能想到会有这样一支敢死队,在最危急的时刻选择主动出击?这个决定究竟改变了什么? 吴尚志,浙江苍南龙港镇人,1916年出生。十三岁那年拜入武林宗师林可淼门下学习南拳,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抗战爆发后,他先是参加地方游击队,后来考入黄埔军校步兵科。在军校期间,吴尚志以双枪射击技术精湛闻名,同学们都叫他”双枪将”。 1938年1月,因抗战需要,黄埔军校第十二期学生提前毕业。吴尚志被分配到九十一军教导团独立营任营长。这支部队后来改编为第三战区直属教导营,全营八百余人,都是从各部队抽调的精英,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吴尚志出任教导员,与营长唐渊搭档。 1941年3月,上高会战爆发。日军调集第33、第34师团及独立混成第20旅团,分三路进攻上高。第74军苦战不支,王耀武紧急求援。顾祝同下令教导营火速支援。 教导营接到命令后,为躲避敌机轰炸只能昼伏夜行。战士们背着十五公斤装备,每天急行军五十多公里,历时七天从江西上饶赶到上高,负责驻守官桥阵地。 进入阵地第二天,日军就发起猛攻。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教导营毫不畏惧。唐渊指挥战士们将轻重机枪一字排开,与后方迫击炮配合,组织火力掩护。吴尚志亲率先头部队反冲锋,凭借武术功底和精湛枪法,一人就干掉了五个鬼子,极大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二十多天激战中,教导营死守阵地,付出三百多人代价,先后打退日军六次攻势。双方进入僵持阶段。 这时唐渊找到吴尚志,说侦察兵传回消息,十五公里外有个鬼子军官驻地,他准备率敢死队偷袭。吴尚志当即否决:“你是营长,责任重大,不能有差池。这个敢死队队长我来当!” 两人争了很久,唐渊被说服,临时组建了四十人敢死队。为便于行动,每人只带手枪、弹夹和手榴弹。出征前,吴尚志用刀尖划破手指,写下”誓死保卫神圣土”的血书,然后带领敢死队消失在夜幕中。 也许鬼子根本没想到中国军队会主动偷袭,军官驻地防御松懈。敢死队行动很顺利,零点出发,凌晨四点多就返回阵地,一战消灭六十多名鬼子军官,少将岩永汪被手榴弹炸成重伤。 不过鬼子反应过来后,随即向官桥阵地展开疯狂报复。七天恶战后,当援军抵达时,教导营只剩一百多人。吴尚志腿部也被弹片击中,险些截肢。 上高会战最终以中国军队胜利告终,日军受到重大伤亡后撤回原驻地。这次胜利被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 新中国成立后,吴尚志离开部队,返回家乡务农。他从不向人提起自己的战功,只是默默在田野上耕耘。2018年,这位抗日老兵安详离世,享年一百零二岁。2018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732位抗战老兵永远离开了我们。 八十多年过去了,那张血书早已不知所踪,但”誓死保卫神圣土”这七个字却深深烙印在历史中。你认为,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些普通士兵做出如此壮举?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1941年的上高会战中,第三战区教导营临时组建了一支敢死队。敢死队队长吴尚志用
熹然说历史
2025-08-10 21:16:21
0
阅读:47
刘建波
杀鬼子的老兵大都高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