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美国不敢和中国开战,因为代价太大。 当年中国钢产量不及美国零头,国力差距悬殊,可美国照样把航母开进朝鲜半岛。即便美军将领哀叹“在错误的时间、地点跟错误的对手开战”,但它终究拦住了半岛统一,达成了在东亚牵制中国的战略目标。 这说明,指望“代价大”让美国收手,本身就是对其霸权逻辑的误读。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敢不敢打”,而是有没有更划算的打法。 如今的局势早已不同。美国人算得很清楚,直接军事冲突太不划算。今天的中国不是1950年的农业国,东风导弹专克航母,歼-20能与F-22掰手腕,055驱逐舰织成的“反介入网”密不透风。 智库推演显示,若美军插手台海,一周内可能损失数艘航母、上万兵力——这种可能动摇全球霸权的风险,五角大楼比谁都明白。 既然热战不划算,美国便把战场转到了经济科技领域。2018年起贸易战不断升级,甚至放出风声要在2025年大幅提高对华关税,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目标直指中国跨境电商。 芯片、人工智能领域搞"小院高墙",拉拢盟友构筑技术壁垒,这套“不流血的遏制”,确实打得一手好算盘。 但中国军事上,南海岛礁建设、台海常态化巡航,用实力划出“不惹事但绝不怕事”的底线;经济上,对美国大豆玉米反制,批准英伟达H20等替代品进口,既表明态度又留有余地;企业则向东南亚、墨西哥布局,巧妙规避关税壁垒。 几年贸易战打下来,美国反倒陷入高通胀,“美国优先”加速了全球“去美国化”,活脱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真正让美国坐立难安的,或许不是中国的航母战机,而是我们走的发展道路。 美国维系霸权的套路无非两种:要么派兵掠夺资源,要么策动“颜色革命”搞乱他国。中国偏不按这套出牌——“一带一路”与140多个国家共建基础设施,人民币在大宗商品交易中侵蚀美元垄断,新能源、5G领域领跑全球。 这等于告诉世界:不靠霸权掠夺,照样能繁荣,还能带动共同发展。这种对美国霸权逻辑的降维打击,才是最让它焦虑的根源。 如今中美较劲,早已超越“打不打”的表层。美国在南海巡航、对台军售、技术封锁,不过是给衰落的霸权“护盘”;中国则以战略定力走自己的路,发展经济、提升军力、深化国际合作。 这本质上是两种世界观的较量:一个执着于用拳头维持旧秩序,一个想用实干开创共同发展的新路径。 美国越是折腾,越暴露其模式的困窘。真正的强大从不用战争证明,就像今天的中国,既能在赛场上赢得尊重,也能在谈判桌前与美国平起平坐。 这或许就是对“美国敢不敢开战”最有力的回答——当我们有足够实力说“不”,当我们的发展道路被世界认可,战争早已不是必选项。
有人说,美国不敢和中国开战,因为代价太大。 当年中国钢产量不及美国零头,国力
栗頿聊
2025-07-31 19:16:53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