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罗夫这话一出口,等于承认了一个事实:俄罗斯已经被全球孤立到只剩自己。什么“战

栗頿聊 2025-07-31 19:16:53

拉夫罗夫这话一出口,等于承认了一个事实:俄罗斯已经被全球孤立到只剩自己。什么“战略伙伴”、什么“联盟”全是纸老虎,到了真刀真枪的时候,全跑光了,留下普京一个人硬扛整个西方。这不是外交发言,这是绝望求救!   回想以前,不管是沙俄时代,还是苏联时期,俄罗斯在盟友体系里那可都是相当重要的角色。   一战的时候,它和英法站在同一阵营;二战更不用说,和美英一起组成了反法西斯同盟,斯大林格勒那场恶战,背后还有来自西方的物资帮忙呢。   那时候的盟友,是能一起在战场上拼命的真伙伴,也是利益紧紧绑在一起的同行者。就算后来冷战开始,美苏两大阵营对立,可双方也在一种“恐怖平衡”下,通过军控谈判、危机管控这些方式,暗暗划分好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但现在呢?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北约一个劲儿地东扩,从2004年到2024年,一下子多了14个成员国,把战略缓冲地带直接推到了俄罗斯家门口。   俄乌冲突一爆发,西方超过1.5万项制裁像暴风雨一样砸向俄罗斯,能源、金融、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没能幸免。   欧盟不仅给乌克兰超过150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还拉着基辅加快“入盟”的脚步,跟美国彻底成了“战争盟友”。   更气人的是,西方舆论一直给俄罗斯泼脏水,把俄罗斯定义成“侵略者”,对俄罗斯军事行动的理由全盘否定,还公开支持乌克兰收复克里米亚的计划,对俄罗斯关于安全缓冲区和乌东地位这些核心诉求,完全不理会。   拉夫罗夫说“在欧洲对俄罗斯都不尊重的情况下,不能显示出软弱性”,这话就是俄罗斯面对西方这种打压和改造时,不甘的呐喊。   虽说拉夫罗夫说没有传统盟友,可俄罗斯也没干等着被收拾。它在暗地里,悄悄搭建起了一张灵活的“非正式合作网络”,用实实在在的利益交换,来弥补没有盟友的空缺。   一方面,俄罗斯和一些“边缘国家”开展实用主义合作。比如伊朗给俄罗斯提供了5000多架“沙希德”无人机,作为交换,俄罗斯在核问题上给伊朗提供外交掩护;   朝鲜也通过一些渠道给俄罗斯送炮弹,据说2024年对俄军品出口量一下子增长了300%,想借此打破联合国制裁的限制。这种合作虽然不太正规,也不太稳定,但确实给俄军前线提供了支援。   另一方面,俄罗斯和中国也有“有限协作”,这也起到了关键的缓冲作用。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超过2500亿美元。   虽说中国官方强调技术中立,可实际上,一些电子战设备和民用无人机被改装后,也投入到了战场,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作为回报,俄罗斯给中国开放了远东能源的优先采购权。在西方眼里,中国这种做法,给俄罗斯争取到了宝贵的战略喘息时间。   此外,俄罗斯还在“全球南方”国家里积极活动。借助金砖、上合这些平台,拉夫罗夫抓住了这些国家对西方主导秩序不满的心理,通过能源优惠和军售,把它们发展成“舆论盟友”。   2024年联合国大会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决议,有高达65%的发展中国家投了反对或弃权票,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不过,俄罗斯这种独自作战的模式,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军事上,就算有非正式网络提供支持,俄军在长期的消耗战里,还是面临技术差距带来的压力。   北约援助给乌克兰的“艾布拉姆斯”坦克和“爱国者”导弹性能都很好,还有“蓝旗”系统提供实时情报,让俄军防空系统忙得不可开交。   西方制裁还导致俄罗斯军工缺少半导体、特种钢材等关键部件,到2025年,炮弹月产量据说只有冲突刚开始时的六成。   外交方面,西方媒体一直抹黑俄罗斯,2025年皮尤中心的调查显示,62%的欧洲民众都觉得俄罗斯是“威胁”,这让俄罗斯很难通过正常途径打破孤立局面。   经济上,虽说制裁没能让俄罗斯经济崩溃(2025年GDP预计增长3.2%),但西方冻结俄罗斯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还把它踢出SWIFT系统,这让俄罗斯经济“去工业化”的速度加快。   高端芯片和精密仪器短缺,制造业竞争力不断下降。更糟糕的是,2022年到2025年,有200多万俄罗斯公民移民海外,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创新能力。   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俄罗斯说“不能显示软弱性”,更像是一种被动防御,主要是为了稳住国内士气,保留谈判筹码,给“向东转”的经济改革争取时间。   至于那句“要么被打败,要么同归于尽”的核威胁,与其说是真打算用的战术,不如说是被西方逼到绝境后,手里最后一张牌的无奈之举。   拉夫罗夫这番话,既是承认俄罗斯现在像座“孤岛”的现实,或许也是一种主动的策略选择。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