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终于出现了明白人,台媒体人陈凤馨表示:大陆之所以不打台湾省,不是因为岛上官兵有多英勇,无人机或雷达多先进,而是因为大陆同胞喜欢我们,所以不想打我们。可如果大陆人民开始讨厌我们,台湾的“屏障”也就不存在了。而如果大陆理性判断,无论我多好都没用的时候,你觉得他们会采取什么行动呢?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大陆这些年对台湾的经济支持,那真是掏心掏肺,2024年两岸贸易额2929.71亿美元,台湾顺差1425.93亿美元,相当于每天从大陆赚走近4亿美元。 就说ECFA早收清单,累计给台湾省减免关税超过100亿元,光2025年上半年,台湾销往大陆的电子产品订单就增长了15.4%。 这是什么概念?台积电58%的产能得靠大陆市场消化,要是没了这个大买家,台南的晶圆厂得有一半机器停转。 而且这么多年,我们大陆的政策优惠也没少给,从2006年的15项惠台措施,到2025年的“台青创业3.0计划”,大陆给台湾同胞的同等待遇都写进了《台胞权益保障条例》。 就拿最近的政策来说,2025年7月1日起,台湾“首来族”申办台胞证免交1500元新台币费用,光这一项就吸引76%的台湾网友点赞。 金门-厦门的“同城生活圈”,已经覆盖85%的公共服务,买菜能用大陆的移动支付,看病能刷大陆的医保卡,这日子过得比有些大陆城市还方便。 要是真走到“脱钩”那一步,台湾老百姓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台湾经济部门测算过,一旦失去大陆市场,半导体出口将减少60%,农业损失至少300亿新台币,青年失业率可能飙升到12%。 就像2024年台当局闹着要“去中国化”,结果当年台湾经济增长率跌破1%,夜市里卖蚵仔煎的阿婆都在抱怨生意难做。 说到战略考量,大陆不打台湾,可不是光靠感情用事。 从军事上看,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能把反介入半径拓展到2000公里,三航母战斗群在台海转悠,台军那点装备就跟玩具似的。 但大陆始终把和平统一放在首位,因为武统代价太大。 且不说人员伤亡,单是战后重建和国际舆论压力,就得让两岸同胞勒紧裤腰带过好几年苦日子。 更关键的是,和平统一能保留台湾的经济体系和社会结构,让老百姓继续过安稳日子,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而且这些年大陆推进和平统一的手段可不少,经济上搞融合,文化上促认同,法律上筑底线。 就拿2025年新实施的《对台技术出口管制条例》来说,限制半导体设备输台,这既是威慑“台独”,也是倒逼台湾同胞看清,谁才是真正的靠山。 再看文化交流,马英九带着台湾青年回湖南祭祖,一句“湘潭伢子回来咯”让两岸网友泪崩,这种血脉亲情,是任何“去中国化”都抹不掉的。 我们的一系列手段,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最直观的就是台湾老百姓的态度变化。 2025年7月的民调显示,虽然63%的台湾民众对大陆政策有意见,但超过五成认为美国在台海冲突中出兵的概率低于30%,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琢磨,“靠自己不如靠大陆”。 就像台青高诠说的,大陆免台胞证费用这事儿“善意有感”,他身边好多同学都打算来大陆看看,毕竟省下的钱,够在厦门玩上半个月。 但咱们也得时刻保持警惕,毕竟“台独”势力还在蹦跶。 赖清德当局一边拿着大陆的钱,一边买美国的武器,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早晚得把台湾拖进火坑。 不过大陆的战略定力摆在那儿,融合发展和军事威慑两手抓,2025年7月启动的“东海联合战巡”就是明证,火箭军某旅转入战备值班,这是给“台独”划红线。 陈凤馨这话,说白了就是提醒台湾同胞:大陆的善意不是无限期的,当“台独”突破《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任何融合进程都将终止。 到那时候,解放军的东风导弹可不会因为同胞感情就拐弯。 咱们老百姓过日子,谁不盼着和和气气,但要是有人非要把刀架在脖子上,那也只能用拳头说话。 最后咱得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大陆这边已经把路铺好了,就看台湾同胞愿不愿意走。 要是真等到大陆理性判断“感情牌”不管用了,那可就不是现在这样坐下来喝茶聊天了,到时候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原来台湾省的谐音梗也挺逗的!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