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击中了要害点?法新社爆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的75%骤降至56%,韩国则抓住机会崛起,市场份额从14%飙升至30%。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年初发布的官方数据,2024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是5000万载重吨,占了全球75%的市场份额。 可今年却暴跌68%,算下来就剩1600万载重吨了。整整少了3400万载重吨,按每吨造价1000美元来算,这就少了340亿美元,换成人民币差不多是2400亿元。 这么大一笔钱没了,对造船业来说,简直是伤筋动骨,工厂的流水线停了,工人的饭碗晃了,这损失可不是光数字能说明白的。 造成这一结果,很大部分是因为美国的政策调整。 2025年1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甩出个新规,说是中国建造的船要是在美国港口停靠,每艘得交150万美元的费用。 这政策一公布,全球航运圈都炸了锅,因为中国船厂的船占了全球75%的市场,这么多船要是都得交这笔钱,那得多大一笔开销? 美国这是明摆着冲着咱们来的,后来到了4月10日,可能是因为航运公司和国际上的压力太大,美国稍微松了口,把费用下调了,还对某些航线和船型给了豁免。 可这政策的影响已经跑不下了,直接把中国船厂的订单给打趴了。 这150万美元的费用一加,世界各国的中国船只成本可以说是疯狂上涨。 一艘30万吨的散货船,跑美国港口一次就得多掏150万美元,如果这船一年跑个8次,那就是1200万美元的额外成本,这还不算油费、人工费这些本来的开销。 航运公司一看这账单,头都大了,这运费不涨,连饭都吃不上了,全球贸易的成本也得跟着水涨船高。 像马士基、中远海运这样的巨头,7月初就公开抱怨,说这政策让他们的运营成本涨了至少20%,利润被压得喘不过气。 他们有的开始调整航线,能绕开美国港口就绕,有的干脆找欧洲或者东南亚的港口靠岸。还有的和中国政府商量,看能不能通过外交谈出点优惠来。 可这都不是长久之计,航运公司日子不好过,咱们船厂的订单自然也就少了。 但美国政府制裁完我们,他们自己也接不下这些订单,因为他们造船厂的局限性太强了。 美国造船业早就不是当年的样子了,工厂少得可怜,生产成本还高得离谱,再加上环保、劳工这些复杂的监管,想扩产能比登天还难。 路透社7月20日有篇报道就提到,美国现在连军舰的生产都跟不上,更别说民用船了,特朗普想靠这政策把订单拉回美国,可自家后院压根接不住这泼天富贵,最后只能便宜了韩国。 韩国船厂本来就有技术优势,造船效率高,高端船型做得好。 7月20日,韩国造船业协会发布数据,说他们上半年新接订单量已经占全球的30%,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 他们趁着中国船厂订单下滑,赶紧加班加点,把产能提到最高。 国际上那些航运公司一看,中国船成本高了,韩国船也能又快又好,订单自然就往那边跑了,这机会抓得太准,韩国这回真是赚大了。 美国之所以这么针对中国,这背后有他们自己的算盘。 他们看中国船厂这20年发展太猛,从1999年的5%市场份额,涨到2023年的50%,再到去年的75%,这速度让美国慌了神。 特朗普政府觉得,中国靠政策支持和补贴,把全球航运市场搞得不公平,威胁到了他们的经济安全。 路透社6月15日有篇文章分析说,美国这政策,一是想削弱中国在航运里的老大地位,二是想给自己造船业输点血,三是防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再膨胀。 可惜他们低估了韩国,也高估了自己。 但我们中国造船业现在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技术创新还差点火候,跟韩国比,咱们在高端船型上还得加把劲。 二是在国际规则里,咱们声音不够大,规则怎么定咱们说了不算,这几点不解决,日子还得难过。 面对这堆麻烦,咱们也不是坐着挨打。 我们现在正努力地提升技术,研发新船型,提高自动化,降成本。 比如7月初,中国船舶集团就宣布,投了50亿人民币搞新能源船舶研发,这是个好开头。 可光有技术也没用,还需要不少新朋友,跟欧洲、东南亚的航运公司多合作,别老盯着美国市场。 我们还准备在国际上多发声,加入航运组织,把咱们的意见放出去。 商务部7月25日刚开了个会,说要推动中国造船业参与全球规则制定,这方向再正确不过了。 美国这次一出手,咱们算是看清了全球造船业,美国这一拳打得狠,可也给自己留了后遗症。 中国造船业伤得不轻,但机会还在,只要咱们沉住气,找准路,这难关肯定能过去。
特朗普终于击中了要害点?法新社爆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
柳淮蕊
2025-08-02 00:23: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