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宣布了!总统米莱26日宣布永久下调牛肉、家禽肉、玉米、高粱、葵花子、大豆等农产品的出口预扣税!甚至直接影响全球农产品市场,尤其是中国的进口。 这出口税调整的力度,可不是一般的大,根据阿根廷政府的官方公告,牛肉和家禽肉的税率从6.75%降到5%,玉米和高粱从12%降到9.5%,大豆从33%降到26%…… 就拿大豆来说,以前出口一吨大豆,阿根廷政府要拿走33%的税,现在只拿26%,这一下子就给农民腾出了7个百分点的利润空间。 用阿根廷当地农业研究部门的话来说,原来33%的税率下,只有两成耕地种大豆能赚钱,现在降到26%,六成地块种大豆都有利润了。 这可不就是给农民发了个,实实在在的“出口大红包”嘛。 阿根廷农业部长,虽然没在公开场合直接表态,但总统米莱在宣布政策的时候说得很明白,就是要提振农业经济,激励生产增长。 阿根廷作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农业一直是经济的支柱产业。 可过去这些年,高出口税压得农民喘不过气,生产积极性不高,这次减税就是要让农民多赚钱,把地种起来,把产量提上去,让阿根廷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不过减税对阿根廷政府来说,可不是小事。 根据官方测算,如果按照新税率,把现有的农产品库存全卖出去,政府大概要少收7.2亿美元的税,占GDP的0.1%。 这钱从哪儿补呢?阿根廷经济部的专家说了,缺口会通过调整其他税收来填补,比如提高所得税、增加出口税等。 米莱政府这是算准了,虽然短期财政收入少了,但长期来看,农业生产上来了,出口量增加了,反而能带来更多的税收和外汇收入。 政策实施后,老百姓的生活确实有了变化。 最直观的就是肉价降下来了,以前阿根廷牛肉价格暴涨,精品牛肋排价格同比涨了228%,一个产肉的国家,老百姓却都快吃不起牛排了。 现在出口税降了,牛肉供应增加,价格自然就下来了,可奇怪的是,肉价降了,街头抗议声却没停,这是为啥呢? 原来阿根廷的经济问题,不是单一的,虽然肉价降了,但其他方面的压力还在。 比如贫困率已经攀升到53%,最低工资的实际购买力缩水了28%,创下2001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 政府为了削减财政赤字,大幅压缩公共开支,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的预算都被砍了,水电燃气价格还成倍上涨。 就拿布宜诺斯艾利斯南部的一位废品回收者来说,她的早餐支出从1400比索,涨到了5900比索,涨了四倍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再加上7月份副总统和米莱,因为养老金法案闹得不可开交,参议院高票通过的养老金上调法案被米莱否决,这让老百姓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加剧。 不过现在米莱为了推动改革,也出台了不少给地方政府松绑的政策。 比如取消了4411种工业品的出口预扣税,涉及农机配件、汽车零部件、制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财政成本8000万美元,这能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提高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对华政策上,从7月21日起,中国公民持有效美国签证,就可以免签入境阿根廷,这为中阿之间的商贸和旅游往来,打开了更便捷的通道。 对咱们中国企业来说,这些政策带来的好处可不少。 就拿牛肉来说,2024年阿根廷牛肉全球出口量90万吨,其中59.5万吨都卖到了中国,占比69%,咱们是阿根廷牛肉最大的买家。 这次出口税下调,阿根廷牛肉的出口成本降低了,咱们进口价格也能更实惠。 京东超市已经和阿根廷牛肉促进协会,签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后阿根廷牛肉在中国市场的供应会更稳定,品种也会更丰富。 除了牛肉,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进口成本也会下降,这对咱们国内的食品加工、饲料生产等行业都是利好。 现在国际上看米莱的治国手段,最受关注的就是,他能不能把阿根廷的高通胀降下来。 从数据上看,2025年6月阿根廷的通胀率降到了39.4%,虽然还是不低,但比5月的43.5%已经有了明显下降,核心通胀指标1.7%,更是创下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说明米莱的紧缩政策和结构性改革,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不过通胀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阿根廷的经济,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比如财政赤字、债务问题、社会不平等等等。 国际社会对米莱的政策也是看法不一,有的认为他的改革过于激进,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有的则觉得这是阿根廷摆脱经济困境的必要手段。 这么看来,米莱这次下调农产品出口预扣税,是一招“以退为进”的棋。 短期来看,政府收入减少了,但换来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出口量的增加;长期来看,能不能真正让阿根廷经济走上正轨,还得看其他配套政策能不能跟上,能不能解决好社会公平和民生问题。 对咱们中国来说,阿根廷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和价格优惠,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咱们也得关注阿根廷经济和政治的变化,提前做好风险防范。 毕竟在国际市场上做生意,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阿根廷宣布了!总统米莱26日宣布永久下调牛肉、家禽肉、玉米、高粱、葵花子、大豆等
柳淮蕊
2025-08-01 03:19:53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