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5月的一天,在中南海,汪东兴对张耀祠说:“调你来任公安部第九局副局长兼

古往奇趣角 2025-08-01 10:35:59

1953年5月的一天,在中南海,汪东兴对张耀祠说:“调你来任公安部第九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担心搞不好,完不成任务,就说:“最好另选别的同志来。”汪东兴说:“党组织已经决定了,不要变了,你快点来,把中央警卫团组建好。”之后,以中央警卫师一团为基础,开始组建中央警卫团。 汪东兴和张耀祠这些人物的经历,能让我们从哪些角度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保卫工作?汪东兴1916年出生在江西弋阳一个穷苦农民家,从小就接触到革命浪潮。1929年他参加方志敏领导的农民暴动,当上弋阳县河潭乡儿童团团长,后来升为少先队队长。1931年他加入共青团,负责乡支部书记和区委副书记。次年他参加红军,并转为党员。1933年他随红十军进入中央苏区,担任排长、政治干事、连指导员等职,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 长征时他跟随部队,经历土城遵义鲁班场等战斗,到达陕北后任指导员。1936年他出任医院党总支书记和政治委员,参与东征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延安警备团政委、中央警备团副团长,负责保卫中央机关。解放战争中,他任西北野战军警卫团政委,1947年起负责毛泽东的警卫。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他任政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年底任公安部八局副局长,1953年升为九局局长,1955年获少将军衔。这些步步积累的经历,让他成为保卫核心的骨干。 张耀祠也生于1916年江西雩都贫农家庭,1931年加入共青团,1933年参加红军,1935年入党。从排长干起,逐步到连长营长,长征中跨越雪山草地,参加多场战斗。抗日时期他在陕甘宁边区警卫团任职,解放战争中任警卫团团长。新中国后,他继续在警卫部队,1953年被调入关键岗位。这些背景显示,选拔保卫人员注重革命资历和可靠性,为什么这样的选择在当时那么重要?它反映出党组织对忠诚的严格要求,确保核心安全不出差错。 党组织决定成立中央警卫团,负责保卫党中央领导核心和五大书记,汪东兴作为九局局长,直接通知张耀祠担任副局长兼团长。张耀祠表达顾虑,建议选他人,但汪东兴强调决定已定,要求尽快组建。以中央警卫师一团为基础,这个团源于延安中央警备团,干部战士可靠。经过几天,一千多名人员选调齐全。总参谋部按序列编制,定代号8341部队。6月9日在中南海团部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张耀祠宣布成立。6月22日下午在东八所举行全体军人大会,杨尚昆汪东兴等人参加。这些步骤,为什么这么紧凑?它显示出当时对安全的迫切需求。新团成立初期,只有千人,主要任务保卫中南海和领导出行。为什么以一团为基础?因为它有坚实底子,战士们经过严格挑选,确保忠诚。这过程反映党组织的严谨,为什么张耀祠最终接手?他的经验匹配任务,避免了风险。整个组建,体现了效率和纪律,为什么这样的模式在后来延续?它为保卫体系奠定基础,避免了混乱。

0 阅读:152

猜你喜欢

古往奇趣角

古往奇趣角

奇趣视角,发现历史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