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31年,丞相窦婴被斩首示众。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得知后,吓得晕了过去。田蚡和窦婴不和,为何却是这种反应呢? 田蚡出身于槐里的外戚家族,其母臧儿是汉初燕王臧荼的孙女,先嫁槐里人王仲,生下王娡、王兒姁姐妹,后改嫁田氏,生下田蚡、田胜兄弟。 在汉景帝时期,田蚡的身份还只是 “诸郎”,一个不起眼的宫廷侍卫。此时的他,虽凭借王娡的妃嫔身份得以出入宫廷,却远未进入权力核心。 田蚡相貌丑陋却生性骄横,这种性格特质在他未得志时便已显露。他曾对当时的权贵窦婴百般讨好,“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这种卑躬屈膝的姿态,实则暗藏着对权力的极度渴望。 田蚡命运的转折点,始于汉武帝刘彻的登基。公元前141 年,汉景帝驾崩,16岁的刘彻即位,其母王娡被尊为皇太后。作为皇帝的亲舅舅,田蚡的身份瞬间水涨船高。他凭借王太后的支持,迅速跻身朝堂核心,与当时的丞相窦婴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汉武帝任命田蚡为太尉,位列三公。这一任命背后,是王太后与窦太后(汉武帝祖母)之间的权力博弈。 田蚡在任期间,积极响应汉武帝的改革诉求,支持儒生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张,与窦婴联手推行新政。然而,这场改革触动了窦太后为首的黄老派势力的利益,最终以窦婴、田蚡被免职告终。 尽管短暂失势,但田蚡凭借王太后的持续支持,很快重新崛起。在窦太后去世后,田蚡迎来了政治生涯的巅峰。他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从此 “权移主上”,成为朝堂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田蚡掌权后,在人事安排上,他 “通过推荐亲信担任高官,牢牢掌控朝政。田蚡曾在一次奏对中推荐数十人担任要职,导致汉武帝不满地说:“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田蚡贪婪无度,大肆搜刮财富。他修建的宅第 “极膏腴之地”,家中金玉、美女、狗马、玩好不可胜数。甚至在与窦婴的冲突中,他曾因索要窦婴在城南的良田未遂而怀恨在心,成为两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之一。 随着权力日盛,田蚡甚至对汉武帝也时有不敬。有一次,汉武帝与他讨论任命丞相长史的人选,田蚡推荐的人被汉武帝否决后,他竟当场拂袖而去,可见其嚣张程度。 田蚡与窦婴的矛盾,是汉武帝初年朝堂上最引人注目的政治斗争。这场争斗不仅是个人恩怨的爆发,更是不同政治势力、不同治国理念之间的激烈碰撞。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在汉景帝时期因平定 “七国之乱” 立下大功,被封为魏其侯。他为人正直,推崇儒学,与田蚡早年曾有过合作经历。 然而,随着田蚡的崛起,两人在权力、利益等方面的冲突日益加剧。 两人的矛盾最初源于一些琐事。例如,田蚡曾向窦婴索要良田遭拒,由此心生怨恨。后来,在一次宴会上,田蚡的家人因礼节问题与窦婴的门客灌夫发生冲突,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灌夫是窦婴的至交,性格刚烈,曾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战功,却因得罪田蚡而被诬陷下狱。 窦婴为救灌夫,不惜在朝堂上与田蚡公开对质。田蚡则借机诬陷窦婴和灌夫 “谋反”,并利用王太后的影响力向汉武帝施压。 这场争斗最终演变成一场生死较量。汉武帝本想从轻发落窦婴,但其手中持有汉景帝临终前赐予的 “诏书”,被田蚡等人诬陷为伪造,最终导致窦婴被判处死刑。 窦婴被斩首示众,这一结果看似是田蚡的胜利,却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窦婴死后,田蚡的反应出人意料,他 “闻窦婴死,病痱,不食,呕血而死”。 田蚡这种剧烈的生理反应,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因素。 首先,田蚡的恐惧源于心虚,田蚡在陷害窦婴和灌夫的过程中,手段卑劣,内心难免产生愧疚。窦婴死后,他时常出现幻觉,“见魏其、灌夫共守,欲杀之”,这种精神折磨最终导致他一病不起。 其次,田蚡的恐惧反映了他对汉武帝态度变化的敏感。窦婴之死虽然是田蚡推动的结果,但汉武帝对此并非毫无察觉。 事实上,汉武帝早已对田蚡的专权不满,只是碍于王太后的情面而未加处置。窦婴死后,田蚡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制衡,汉武帝随时可能对其动手,这种政治危机感加剧了他的心理负担。 田蚡的死亡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汉武帝时期,皇权不断强化,外戚势力成为皇权的潜在威胁。田蚡的专权已经触动了汉武帝的底线,即使他没有突然暴死,也难免落得与窦婴相似的下场。 事实上,田蚡死后,汉武帝曾说:“使武安侯在者,族矣。” 这句话揭示了田蚡逃脱不了的命运。#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前131年,丞相窦婴被斩首示众。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得知后,吓得晕了过去。田蚡和窦婴
国际大碗说
2025-08-01 12:44:29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