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历史上的灭佛,很多人都会问:
为什么只有灭佛,没有灭道?
还真有,有一次道教就是和佛教一块被灭了,或者说差点一块灭了...算是倒霉吃挂落的吧~~这次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灭佛道”事件。
宇文邕即位的时候,刚开始大权掌握在堂哥宇文护手里,后来他诛杀了宇文护才夺回权力。刚开始他也崇尚佛法,但是他同时信谶纬之学。当时有一句谶言说,“黑衣当得天下”,当皇帝的听了当然很紧张。这时候一个道士张宾就觉得这是个打压佛教的好机会,就跟宇文邕说,黑衣就是佛门弟子,他们不是好人,对国家是不祥,于是宇文邕就开始重道轻佛。宇文邕身边还有个还俗了的僧人,叫做卫元嵩,建议他删减寺院僧众,说“国治不在浮图”。于是宇文邕就有了灭佛的念头。
但是相比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宇文邕是个讲究人,他依照卫元嵩的建议,先组织了盛大的辩经活动。你们有没有理,自己来辩,辩输了再挨揍,总没话说了吧?
于是第一届北周全国宗教辩论大会开始了,宇文邕召集了官员、儒生、道士、和尚一起来掰头,他亲自当裁判。第一次感觉是开放性辩论,大家先陈述各自的立场,没有分出高下。
一个月后,皇帝马上召开了第二届北周全国宗教辩论大会。这次规模就大了,“敕召有德众僧、名儒、道士、文武百官二千余人”,比一个小学人都多。这次过程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最后宇文邕这个裁判给出的结论是:
“儒教为先,佛教为后,道教最上”
辩论完五天后,宇文邕就开始试探性的跟百官提出削弱佛教,但此时无人支持,认为你不能没有理由的削除这么大一个宗教,宇文邕便暂时作罢。
几年后,宇文邕再次召集群臣、和尚和道士开第三届北周全国宗教辩论大会,这次过程同样没有写出来,但皇帝这个裁判最后定的顺序是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反正佛教还是垫底。
第二年,第四届北周全国宗教辩论大会召开,不过这次好像主要集中在佛VS道,儒家作为上届比赛冠军保送了。这次的过程被记下来了,那简直是....
道士指责佛法,说你们佛中有三种不净:
1 佛陀娶耶输陀罗为妻,生下罗睺罗(主不净);
2 佛经戒律允许僧人食用三种净肉(教不净);
3 僧众多犯罪过,行淫秽之事,佛陀在世时徒众内斗,互相攻击(众不净)。
道士的攻击为宇文邕提供了绝好的借口。他表示既然佛教教主、教义和信徒都不干净,那就废了吧!
宇文邕表示自己“朕意将除之,以息虚幻”,而立大功的道教则获得了肯定“道法中无此事,朕将留之以助国化”。
听起来道教很爽?别着急,宇文邕下令,同时禁断佛教和道教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 销毁所有佛经、道经和各种佛像、道教神像
2 强迫所有和尚和道士还俗
3 禁止一起额不符合儒家礼制的民间祭祀活动(淫祀)
这道命令下去仅仅一个月后,宇文邕突然又觉得,道教还是得保留,于是他下诏书,给道教吹了一顿彩虹皮,说道教怎么怎么高级怎么怎么好,然后重新设立了一个机构—— 通道观 ,集中国家力量研究研究、整理和弘扬道教及他认为有益的思想典籍,相当于官办道教研究机构。
所以道教死里逃生。
三年后宇文邕灭齐,统一了北方, 于是把灭佛的政令推行到了北齐旧境。北齐原来十分推崇佛教,僧尼有三百多万,这么大规模向灭掉肯定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宇文邕下定了决心,他先阐述了佛教属于外国文化,不适合中国,不是正道,会蛊惑人心,必须要灭。
有人说,你父亲和祖父都崇佛,你毁坏他们建立的寺庙岂不是不孝?宇文邕嘴炮功夫一流,他直接怼回去:
“自灭佛以来,民众徭役减轻,国家赋税逐年增加,军队日益强盛。东灭北齐,西平戎狄,国泰民安,岂非有益?若佛教真能护国,太祖生前屡次讨伐北齐为何失败?朕若因灭佛招致灾祸,甘愿承担。而今统一北方,证明灭佛有益,废除佛教合理,无需恢复!”
我爷爷我爹信佛一直打不过北齐,我灭佛就打过了,证明灭佛对!
还挺有科学精神的...
有一次,宇文邕来到邺城,召僧人入殿宣敕,五百名僧众都俯首听命,只有高僧慧远大骂:
“陛下恃王力破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论贵贱,陛下安得不怖?”
也就是,你灭佛你就不怕下地狱吗?
宇文邕大怒,骂了回去:“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
在他的坚持下,“悉毁齐境佛寺经像,僧尼三百余万并令还俗,北地佛教,一时声迹俱绝”。
宇文邕灭佛,当然不只是临时起意,根本上还是佛教在经济、意识形态和组织形式上威胁了皇权,又和皇权争夺兵员和劳动力,这是任何一个皇帝不能容忍的。宇文邕灭掉了佛教的组织形式“寺庙”,限制佛教的传播后,国力大增,“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财政和军事实力都大大增强。唐代名相姚崇也曾指出:“齐跨山东,周据关右,周则多除佛法修缮兵威,齐则广置僧徒而依凭佛力。及至交战,齐氏灭亡,国既不存,寺复何有?修福之报,何其蔑如生”。
但是和北魏太武帝灭佛一样,周武帝宇文邕病逝后,即位的周宣帝、周静帝都开始疯狂复兴佛教。等到政权被外戚杨坚独揽后,更是“复行佛、道二教,旧沙门、道士精诚自守者,简令入道”。
宇文邕:朕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