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钟抵达日本东京,十六分钟到达英国伦敦,半个小时即可横扫整个星球,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绝非浪得虚名。 你知道屠守锷年轻时有多“轴”吗?1917年他出生在浙江湖州,家里想让他学经商,他偏抱着航空杂志不放,说“飞机能保家卫国”。 1936年考进清华大学航空系,卢沟桥事变爆发那天,他正趴在绘图板上画飞机机翼,日军的炮弹声从城外传来,他把铅笔一摔:“学航空不是画图纸玩的,得真能造出打跑侵略者的东西!” 后来他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导弹设计,导师劝他留在美国,说“这里有最好的实验室,你能拿诺贝尔奖”。 他指着报纸上中国被封锁的新闻说:“我的祖国连像样的防空炮都没有,我留在这里有啥用?”1955年,他瞒着美国海关,把导弹设计资料抄在衬衫里缝起来,坐船颠簸了一个月回到祖国,下船时衬衫都被汗水泡烂了,资料却一点没损坏。 1965年,国家要搞洲际导弹,也就是后来的东风五号,把这个担子压给屠守锷时,他手里啥都没有。 你猜当时的研发条件有多寒酸?没有大型计算机,就用几百个算盘噼里啪啦打数据,算一个弹道参数得几十个人算三天,错一个数就得从头来;没有高温材料,他带着团队去钢厂蹲了半年,跟工人一起抡大锤,把合金钢样品敲成弹体形状,手上的茧子比钢板还硬 连实验室都是废弃的防空洞,夏天潮得能拧出水,他的老寒腿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疼起来直冒冷汗,还笑着说“这点疼,比不过导弹飞不起来的疼”。 最险的是1971年首次试验。导弹刚升空,控制系统突然出了故障,数据曲线跟疯了似的波动。指挥大厅里所有人都攥紧了拳头,屠守锷盯着屏幕,突然喊“让发动机提前关机!”——这是没人试过的险招,搞不好导弹就会失控坠毁。他一拍桌子:“出了问题我担着! 总比让它掉在自己地盘强!”结果导弹还真就稳稳落在预定区域,虽然射程没达标,但至少证明了设计方向没错。庆功宴上,他喝了口白酒,眼泪突然掉下来,不是高兴的,是想起牺牲的同事——有个年轻工程师在调试燃料时,被有毒气体熏倒,再也没醒过来。 你以为搞导弹光靠技术?屠守锷最常说的是“得有点傻劲”。有次苏联专家来参观,嘲讽他们“连导弹外壳都焊不匀”,他没生气,就把专家拉到车间,指着正在焊接的工人说:“我们是焊得慢,但每一条焊缝,都比你们的图纸多了点东西——心。” 后来东风五号成功试射,射程覆盖全球,那些曾经嘲讽我们的国家,突然就找上门来想合作,屠守锷直接把他们拒了:“当年我们求着学的时候,你们咋不搭理?现在?晚了!” 现在年轻人总说“东风快递”多牛,可很少有人知道,这“快递”背后,是屠守锷们用一辈子当“邮差”,一步一步踩出来的路。 他80岁还去发射场,拄着拐杖爬发射架,说“得摸摸这铁家伙,才放心”;临终前,他拉着学生的手说“别骄傲,导弹再快,也快不过国家发展的需要”。 你说,为啥老一辈科学家总让人肃然起敬?不是因为他们造出了多厉害的武器,而是他们明明可以过安稳日子,却偏要啃最硬的骨头;明明知道会吃苦会牺牲,却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他们心里装着的,从来不是自己的名和利,是“咱国家不能再受欺负”的念想。这种念想,比任何导弹都有力量,不是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四分钟抵达日本东京,十六分钟到达英国伦敦,半个小时即可横扫整个星球,东风快递使命
史海沉钩
2025-08-02 10:22:03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