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岁的老人姚子健,意外发现自己曾是中央特科重要人员。上报中央后,中央为他补发

佳佳怡 2025-08-02 11:35:15

100岁的老人姚子健,意外发现自己曾是中央特科重要人员。上报中央后,中央为他补发荣誉证书,并提高了他的工资待遇。 ​​这事说起来都带点传奇劲儿。姚老爷子平常就爱坐在院儿里的老藤椅上晒太阳,手里攥着个磨得发亮的搪瓷缸,里面泡着粗茶。 去年秋天整理老屋,儿子在樟木箱底层翻出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打开一看,除了几件打满补丁的旧衣裳,还有张泛黄的毛边纸,上面用毛笔写着“沪西交通线,代号‘老木’,1934年3月”。老爷子眯眼瞅了半晌,突然一拍大腿,“这不是我当年记的暗号嘛!” 没人知道,这位平常总念叨“吃饱穿暖就知足”的老人,十七岁那年曾在上海的弄堂里跟特务玩过“捉迷藏”。1933年,刚从学徒工里被组织挑中的姚子健,成了中央特科的交通员。那会儿上海的租界像块补丁盖在城市上,特科的人得在巡捕房、特务机关的眼皮子底下钻空子。 他记得第一次送情报,是把纸条卷成细棍塞进油条里,在八仙桥的馄饨摊跟接头人对上“今天的荠菜真鲜”的暗号。回来的路上,看见两个穿黑褂子的人盯着馄饨摊打量,他攥着空篮子的手直抖,愣是装作买烟,拐进三条弄堂才敢喘气。 后来他跟着老特科成员学发报,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一家修表铺的阁楼里,嘀嘀嗒嗒的电波声得压着嗓子,楼下修表的师傅敲敲打打的声音,倒成了最好的掩护。 有回机器出了故障,他愣是抱着发报机躲在防空洞里修了整夜,天亮时手指被零件划得全是口子,血把机器都染红了。“那时候哪顾得上疼,就怕耽误了消息。”老爷子现在提起来,声音还带着点发紧。 1935年特科成员分散转移,他跟着队伍去了苏区,后来又辗转到了华北。那些年打游击、搞土改,当年特科的经历像块深埋的石头,被岁月盖了层又一层土。 不是不想说,是真没时间想——身边的战友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倒在长征路上,有的牺牲在抗日战场,他自己能活下来,就觉得是天大的幸运。建国后他在地方上做行政工作,同事只知道他是老革命,谁也不知道他还管过“秘密电台”。 直到那张纸条被翻出来,儿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了党史部门。档案馆的同志查了三个月,从泛黄的档案册里找到了“老木”的登记记录:1934年负责沪西至闸北的情报传递,参与过3次重要电台维护。 “没错,就是您。”当工作人员把核实结果告诉老爷子时,他盯着荣誉证书上“中央特科”四个字,眼泪吧嗒吧嗒掉在搪瓷缸上。 现在街坊邻居总来听他讲过去的事,有小孩问他“当特务是不是很厉害”,老爷子总会摆摆手:“我们不是特务,是保护党的人。” 他说最想念当年修表铺的师傅,那位名义上的“老板”,其实也是特科的外围成员,后来在一次行动中被逮捕,再也没回来。“他总说,等革命成了功,就开家真正的修表铺,给大伙修表不收钱。” 想想看,像姚老爷子这样的人,是不是还有很多?他们把最惊险的岁月藏在心里,把最普通的日子过给后人看。这份迟到的荣誉,补的哪是一张证书,分明是对那些“把秘密带进坟墓也不后悔”的灵魂的一声应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81
佳佳怡

佳佳怡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