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了个美国听证会发言,这是美国被中国稀土卡脖子后,开始意识到无法遏制中国崛起

典韦谈商业 2025-08-02 14:32:12

早上看了个美国听证会发言,这是美国被中国稀土卡脖子后,开始意识到无法遏制中国崛起后的一次听证会。

会上表示中国在无人机,机器人,造船,太阳能等多个领域可以大规模生产,且遥遥领先。

比如中国一家造船厂产能,就超过美国所有造船厂产能,造船总产能是美国230倍。

现在没法卡脖子,遏制中国崛起失败,美国精英有点焦虑了。

美国内部其实也知道中国体制的效率——这也是他们焦虑的源头。

但由于长期受制于资本利益集团,政治极化与媒体操控,社会难以达成真正的战略共识。

中国之所以能形成制度红利,是因为做到了美国做不到的事。

比如土地调配,比如教育改革,比如基础研究的长期投入。

在美国,要做到这些,需要多方必要,众议院听证,甚至耗时几十年。

而中国则能在国家层面做出决策,并迅速执行。

这种效率,本质上就是制度竞争。

中国成功的核心不是某一项政策,不是个别产业政策的灵活调整,而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优势。

比如,国家可以统一部署资源。

能长期规划,而非四年换一届,朝令夕改。

政策连贯。

基础设施超前投入。

对新技术,新行业的接受度,容忍度与扶持力度,远超西方。

中国有着较强的集体文化主义倾向,能够在必要时集中资源,推动国家项目。

而美国则长期强调个体自由,市场至上。

这种文化背景,决定了它在面对结构性转型时,掣肘重重。

比如中国能快速部署高铁,新能源,城市基础设施。

而美国花十几年都难以修好一条地铁。

再比如,中国在电动车与清洁能源上的战略,早早启动,政策与补贴精准落地。

而美国直到今天,还在围绕要不要补贴特斯拉,争吵不休。

美国在面对AI,电动车,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时,面临的是企业与政府博弈,资本逐利与国家战略脱节的双重困境。

而中国,国家可以将资源迅速向某个产业倾斜,一旦发现突破口,立刻形成规模优势。

这才是让美国精英真正感到头皮发麻的地方。

不是中国经济强大,而是这个体制证明了可以走出另一种成功路径。

而这个路径,还比西方传统模式更高效。

事实是,中国的发展轨迹,已经对美国构成了认知挑战——为什么中国能将14亿人口纳入现代化轨道?为什么中国可以成为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核心。

为什么中国可以在美国围追堵截下,依然在AI,芯片,新能源等前沿领域逆势突围?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指向一个共识,中国体制在组织力,战略定力和协调效率上,拥有断崖式领先的优势。

以上这些,不是我自己编造的,是我在听了一个美国智库专家的采访后,做的笔记。

我发现个别美国专家,比中国老百姓更了解中国的优势 。

因为我们早已习惯这一切,而这一切都是美国做不到的,所以个别美国专家对我们的优势体会更深。

0 阅读:78
典韦谈商业

典韦谈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