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特朗普变招,白宫:8月12日后或恢复24%对华关税,美财长对华摊牌 信源:新华网——特朗普:8月1日开始征税,不会变了! 2025年8月12日,这个日子正悬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让全球市场跟着紧张。而7月31日白宫发言人的一句话更是点燃了全球市场,他说:“我认为对华关税暂缓期不会延期。”这很有可能意味着,8月12日之后,高达24%的关税即将要卷土重来了。这番狠话,让5月中美日内瓦会谈后好不容易得来的90天休战期,眼看就要黄了。 但刚从谈判桌上下来的美国财长贝森特,给出的说法却有些耐人寻味。他一边暗示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一边又说中方还有些“技术性细节”需要敲定,最后巧妙地把决定权推给了特朗普。这种一手挥舞大棒、一手递上橄榄枝的戏码,到底是谈崩的前兆,还是特朗普团队一场刚刚开演的精心算计的双簧戏呢? 其实光盯着中美谈判桌还不够,得把视线拉远一点,看看特朗普在世界舞台上同时点燃的另一场战火。就在对华放狠话的前两天,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高调宣布,从8月1日起,一份覆盖150多个国家、总额2300亿美元的全球关税清单正式生效。然而,名单拉出来一看,才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那些挨打的大多是柬埔寨、越南这类没多少经济往来的贸易伙伴。这种“精准打击”,既能用最小的代价营造出贸易战大获全胜的姿态,服务于选举,又巧妙地避开了对美国国内物价的直接冲击。说白了,这更像一场专门演给美国国内观众看的政治秀。 然而,这场看似席卷全球的关税风暴,却诡异地给中国留出了一个90天缓期。这片暂时的平静背后,其实是特朗普政府更深的忌惮。真正让白宫投鼠忌器的,是与中国全面开战的经济代价。数据显示,美国人每花1美元,就有27美分流向了进口商品,而这些商品里近四成又都印着“中国制造”。所以,美国全面加税的后果,会清晰地体现在每个美国民众手里的每一张超市小票上。对于一个即将面临2026年中期选举的执政团队来说,这无异于一场“政治自杀”。 其实这次会谈之所以僵持不下,就是因为议题已经从单纯的经贸,扩大到了中国的经济模式乃至地缘政治层面。美方甚至提出了不许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这类触及核心利益的要求。 与此前在伦敦被授予“全权决定”不同,财长贝森特这次反复强调,所有决策“都要等特朗普批准”。这恰恰说明,议题的敏感和宏大,已经超出了他这位首席谈判代表的权限,双方已经碰到了各自的底线。美方或许早就料到这轮谈判不会有结果,其真实目的更像是一场战略试探,摸一摸中国在核心利益上的底牌到底是什么。 也许把公开的全球关税战与隐秘的对华谈判拼在一起,才能看到特朗普布署的完整棋局。他的算盘打得很清楚:先用关税大棒威逼利诱,迫使欧盟、日本等盟友先签下对美国有利的协议,建立一个由他主导的新秩序。再对中国释放模糊信号,又打又拉,暂时稳住这个最硬的骨头,为自己整合盟友争取时间。最后,等“收拾”完其他人,再回过头来,联合盟友对中国集中施压。 但这盘精密的棋,棋盘上却早已布满了裂痕。因为那些被迫妥协的盟友们并非真心归顺。日本人就显得很“精”,主动选择不签有法律约束力的纸面协议,让其承诺的千亿投资能否到位成了一个未知数,明摆着是提防特朗普随时翻脸。而欧盟虽然暂时低头,可对美国未来可能单独对药品、半导体加税的说法也相当不满,未来的拉扯在所难免。 实际上,这些国家都在观望,屏息凝神地等待中美博弈的结果。只要中国能在这场极限施压中顶住,再次迫使美国让步,那么特朗普费心搭建的新秩序随时可能散架。 最终,一切又回到了那位把皮球踢给总统的财长的话上:什么都还没定。所以中美谈判的结果,不仅将定义两国关系,更会成为决定全球贸易格局的关键砝码。
菲律宾报复中国作出一个前所未有重大决定菲律宾外交部8月1日确认表示,菲律宾
【248评论】【1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