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在清点战俘时,惊奇地发现,有63个俘虏无人认领。正疑惑时,两个小战士突然开口:“他们都是刘光子一个人抓的!”
1951年朝鲜战场上的雪马里山谷,硝烟还未散尽,志愿军63军187师561团的指挥所里却炸开了锅。
战士们清点战俘时,发现63名戴着“皇家格罗斯特营”臂章的英军士兵像烫手山芋似的没人认领。
这可是一支有着150年历史的英国王牌部队,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官兵都戴着象征双倍荣誉的特殊帽徽。
正当众人面面相觑时,两个满脸硝烟的新兵挤进人群喊道:“都是我们组长刘光子一个人抓的!”
指挥所瞬间鸦雀无声,随即爆发出难以置信的议论,要知道在志愿军的军功体系里,活捉一名敌军抵得上击毙三人,这63个王牌英军足以让一个排集体立功。
那位被新兵们供出的主角此刻正蹲在角落闷头抽烟,黑瘦的脸上看不出半点得意。
30岁的刘光子是内蒙古杭锦后旗的农家汉子,从小给地主放牛,参军前连字都不识几个。
他搓着布满老茧的手嘟囔:“我就扔了颗手雷,喊了两嗓子。”
可现场没人相信这个老实巴交的班长能单枪匹马创造神话,直到团部派人核查才发现更惊人的细节。
当时刘光子带着两名新兵搜索战场,发现山坳里藏着的竟是整建制溃逃的英军炮兵连,上百号人正推着火炮逃窜。
这个放牛娃出身的战士做了个让所有人后怕的决定,他让新兵躲在石头后掩护,自己抄起苏制冲锋枪冲下山坡,先是一梭子子弹扫射,接着甩出反坦克手雷。
趁着爆炸硝烟弥漫,他边跑位扫射边用战前速成的英语吼着“缴枪不杀”,还虚张声势高喊“一营向左二营向右”。
浓雾中英军根本看不清虚实,以为陷入重围,吓得纷纷举手投降。
有个英国军官用手枪顶住他额头,刘光子反手拉响手雷保险,在爆炸前滚下山坡,醒来后又追上去用子弹教剩下的敌人老实听话。
押送路上才是真正考验,63个全副武装的俘虏很快发现“包围”他们的只有这个浑身是血的中国人。
有人偷偷捡枪,刘光子抬手就撂倒几个;队伍骚动想跑,他甩出手雷炸翻一片。
等回到阵地,这支“俘虏长龙”惊掉了所有人下巴,两名新兵后来坦白,路上还被敌机炸散了不少,原本抓的比63人还多。
最戏剧性的是,被俘的英军军官里有个叫卡恩的营长,正是“双徽营”最高指挥官,他摘下象征部队百年荣耀的双帽徽时,脸上写满屈辱。
这场传奇很快惊动了最高层,斯大林在莫斯科接见刘光子时好奇追问秘诀,这个憨厚的中国战士搓着衣角说:“英国佬怕死,我豁出去了。”
国内给他的庆功会连唱三天大戏,周总理后来还赠他一支半自动步枪。
但最动人的是战后有英国议员访华时,特意想见当年活捉他们的“魔鬼”,却发现英雄早已褪去光环,成了睡不惯弹簧床、总爱蹲炕头唠嗑的乡镇干部。
那把见证传奇的冲锋枪如今静静躺在军事博物馆,而故事最震撼之处在于它打破了所有“不可能”,一个放牛娃用勇气和智慧,让百年王牌部队跪倒在东方民族的意志面前。
当刘光子晚年被问及为何不炫耀战功时,他只会憨笑:“打仗时谁顾得上数人头?”这种刻在骨子里的质朴,比63个俘虏的数字更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