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俄罗斯石油多好,又不得罪美国,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为了俄罗斯我们与美国硬扛,不买俄罗斯石油,就买美国的石油,这样就不会得罪美国,学印度那样,识时务者为俊杰多好,这样的思维,这样的言论的确存在 最近国际能源市场又热闹起来了,印度突然被美国“点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放话,要对印度加征25%的关税,理由是印度“买俄罗斯能源太多”,还顺带提了一嘴印度军购的事。 这操作挺有意思,印度这几年确实没少买俄罗斯石油,从2020年只占进口量的2%左右,一路飙升到2025年的35%,折扣大、运输快,换谁都会心动。 但现在美国一施压,印度政府立刻让国有炼油厂“制定替代俄罗斯原油的方案”,这态度转变之快,让人不禁想问:如果中国也这么干,是不是就能避免和美国硬碰硬? 这个逻辑听起来挺合理,但现实没那么简单,首先能源安全不是简单的“选边站”问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进口依赖度超70%,如果全押在美国石油上,等于把命脉交到别人手里。 美国页岩油确实产量大,但价格波动也大,而且中美关系这几年并不稳定,万一哪天美国突然限制出口,或者用能源当谈判筹码,中国怎么办?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ESPO原油通过管道直达中国,4天就能到货,比中东油轮快三周,且含硫量低,质量比传统俄油更好,还能替代西非、中东甚至北美部分下滑产区的原油,这种稳定供应,不是单纯“政治站队”能替代的。 其次,印度的情况和中国不一样,印度炼油厂60%的俄罗斯原油采购来自私营企业,政府控制力有限,而中国能源进口以国家主导,战略考量更长远。 印度可以“灵活转向”,因为它本身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还没到不可替代的地步,但中国不行。 俄罗斯现在是中国第二大原油供应国,2024年占比约18%,如果突然切断这条线,国际油价必然暴涨,最终买单的还是中国消费者。 更何况,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也在向东转,中国不买,它还能卖给谁?欧洲市场已经基本关闭,印度又被美国敲打,如果中国再退缩,俄罗斯经济压力会更大,这对中俄长期合作没好处。 有人会说,那中国能不能像美国页岩革命那样,自己多挖点油,减少对外依赖,这法子理论上可行,但现实很骨感。 目前俄罗斯页岩油储量全球第一,巴热诺夫页岩区的可采储量甚至是美国巴肯油田的好几倍,但技术门槛高,俄罗斯自己都还没大规模商业化,而中国页岩油储量排名第三,且开采成本更高,短期内想靠国产油替代进口,基本不现实。 再说回美国的态度,特朗普这次对印度的威胁,本质上还是“美国优先”的老套路,你要么听我的,要么交钱。 但中国不是印度,我们的经济体量和战略自主性决定了不可能完全按美国的剧本走,如果中国真的一股脑转向美国石油,那下一步美国会不会在芯片、金融、贸易等其他领域继续加码施压?妥协一次,就可能被步步紧逼。 当然,中国也没必要刻意“为了俄罗斯而硬扛美国”,能源采购的本质是商业行为,只要价格合适、供应稳定,买谁的都行,但前提是这个选择权得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被外部压力逼着做决定。 印度的“识时务”,某种程度上是被迫的,因为它没有足够的议价能力,但中国不一样,我们有更大的市场、更强的谈判筹码,完全可以在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中找到平衡点。 既买俄罗斯的,也买中东的,适当进口美国的,同时加快新能源布局,这才是真正的“识时务”。 最后说句实在的,国际政治没有“完美选择”,只有“权衡利弊”,中国的外交策略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在复杂局势中寻找最大公约数。 与其纠结“买谁家的石油不得罪人”,不如想想怎么让能源供应链更安全、更自主,毕竟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才是最硬的道理。
不买俄罗斯石油多好,又不得罪美国,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为了俄罗斯我们与美国硬扛,不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08-03 15:17: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