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角度很有意思。今年上半年,日本至少发生27起针对中国人的袭击事件,可直到现在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08-04 15:18:03

这个角度很有意思。今年上半年,日本至少发生27起针对中国人的袭击事件,可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看到有日本人献花的。     7月31日东京千代田区神田站附近,两名中国男子被四名日本年轻人用铁管袭击,袭击者全副武装,上来就打,打完就跑,并且受害者和他们并不认识,日本警方至今没抓到嫌犯,案件被简单定性为“伤害事件”。     这不是孤例,2025年6月,一名中国游客在京都被刺伤;7月初,一名中国球迷在球场外被打骨折,日本官方统计,2025年上半年至少27起针对中国人的暴力事件被记录在案。   奇怪的是,这些案件很少被日本主流媒体完整报道,受害者国籍常被隐去,社交媒体上甚至有人叫好。     对比一下,2024年一名日本人在中国武汉街头突发心脏病,路人立刻施救,警方5分钟到场,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最终脱险。   事后,中国网友纷纷留言祝福,甚至有人自发去医院送花,可反过来呢?中国人在日本被打,日本民间几乎集体沉默,连象征性的慰问都没有。     一部分答案藏在日本的政治风向里,2025年7月,极右翼政党“参政党”在参议院选举中狂揽14席,党首神谷宗币公开喊出“日本人优先”,主张排外政策,甚至要求限制外国人购房。   该党支持者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散布“外国人抢走工作”“中国游客破坏秩序”等言论。   更讽刺的是,就在7月25日,约200名日本民众在首相官邸外集会,高喊“石破别辞职”,理由是担心下一任首相会更右。     另一部分答案在历史认知的鸿沟里,7月底中国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日本网民的反应不是反思,而是集体否认。   同一时间,日本右翼团体向十个都县的教育委员会递交请愿,要求删除教科书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内容,而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居然有人跟着附和说这类电影是“仇恨教育”,应该“面向未来”。     这种双重标准让人很难不联想到731部队,7月31日,本该是《731》电影上映的日子,却因日本外务省施压和国内恶意举报被迫撤档。   讽刺的是,就在同一天东京发生了那起针对中国人的袭击,时间点太巧,巧到像是某种无声的“回应”。     日本真的安全吗?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日本警方记录在案的仇恨犯罪同比增加40%,其中针对外国人的案件占六成。   8月1日,上千名日本民众在东京新宿站抗议种族歧视,组织者之一说“虚假信息和歧视正在蔓延,我们必须站出来反对”,但这样的声音,在日本的主流舆论里还是太微弱。     中国外交部已经就7·31事件向日本提出严正交涉,可问题在于,破案只是治标,真正的症结是日本社会对历史的扭曲认知和日益膨胀的排外情绪。   当极右翼政客把“爱国”等同于“排外”,当教科书把侵略美化成“自卫”,当普通民众对暴力保持沉默,这个国家的“安全神话”还能维持多久?     最后说个细节,7·31袭击案发地千代田区,是日本国会和皇居所在地,号称全东京最安全的区域。   可光天化日之下,四名袭击者能精准锁定目标、迅速作案、从容逃离,这真的只是一时冲动吗?

0 阅读:54
源源谈国际趣事

源源谈国际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