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夏天的一个雨夜,志愿军战士倪祥明和班长一起巡逻,忽听到山下有金属撞击声

夜南故事 2025-08-04 00:17:23

1952年夏天的一个雨夜,志愿军战士倪祥明和班长一起巡逻,忽听到山下有金属撞击声,班长拔出手榴dan朝山下扔去,倪祥明借助火光向下一望,继而惊声大喊:“敌人来了!” 倪祥明1950年参加志愿军,因积极上进,不久就被提升为副班长。1952年7月,他所在的部队奉命防守“老秃山”。 老秃山原本只是chao鲜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包,但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它却是上、下浦芳前线上,敌我缓冲地带的一个重要制高点。为了争夺这个小山包,志愿军和美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的炮火将这里炸得寸草不生,“老秃山”之名便由此而来。 倪祥明跟随部队来到这里后,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7月下旬的一天,天空下着雨,美军飞机暂时停止了盘旋,倪祥明趁机带着战士们抢修被美军炸毁的工事,一直干到天擦黑。 大伙都累得够呛,匆匆吃了些东西,就互相挤着在湿漉漉的坑道里入睡了。 雨夜的风带着丝丝清凉吹进坑道,驱散了夏日的闷热,坑道中很快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鼾声,可倪祥明却怎么也睡不着。 他睁开眼,看到班长坐在洞口瞭望守护,干脆起身走到洞口,对班长说:“班长,我来守夜,你去睡一会儿吧。” 班长摆摆手道:“我刚刚已经眯过一会儿了,你去睡吧。” 倪祥明于是提议:“我睡不着,要不咱们去查查岗吧。” 班长点头答应。 两人边往岗哨走边四处查看,可惜夜晚的山谷黑黝黝的,什么也看不见,两人只得又侧耳倾听。 忽然,倪祥明听到一声石头碰撞的声音,他立马叫住班长,更加仔细地辨认。很快,他们听到山下传来更多声音:有石头的撞击声,还有金属的叮当声。 不对劲! 凭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两人马上意识到有问题,班长二话不说,从腰间拔出一颗手榴dan往山下扔去。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手榴dan炸开,火光照亮了山谷,在火光中,倪祥明赫然看到大批美军正借着夜色的掩护往山上爬。 “敌人来了!”他下意识地惊声大喊,和班长一起边往工事疾退,边继续往山下扔手榴dan。 工事里的战士们听到巨大的响动,立刻做好了战斗准备,一时间,阵地上枪声大作,敌我双方很快战到了一起。 美军人多势众,火力也猛,没多久,我军战士就陆续受伤,倪祥明见状,怒不可遏,端起枪向美军扫射,在他火力所及之处,美军一批批倒下。 很快,倪祥明的子dan打光了,他将手榴dan箱拉到跟前,一颗接一颗地往山下扔。 敌人不敢正面与倪祥明对抗,遂分成两路,边射击边俯身往他所在的工事爬。倪祥明毫不退缩,继续向靠近的美军投掷手榴dan。 就在此时,主阵地的火力支援开始了,美军的攻势也随之一缓。倪祥明趁机查看战友们的伤势,见战友们或者负伤,或者牺牲,倪祥明悲愤交加,一边帮伤员包扎伤口,一边鼓励大家,战士们在他的鼓励下,都坚定地说:“副班长,你放心,我们一定坚守阵地,消灭来犯的鬼子!” 他们正说着话,美军又发起了新一轮进攻,这一次,敌人调集了更多人马,将老秃山团团围住,轻重机枪、手榴dan像暴风骤雨般袭向我军阵地。 倪祥明下令将伤员转移至坑道,自己则带着没受伤的战士钻进山坡前的地堡里,继续反击。 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倪祥明的子dan和手榴dan都消耗完了,但敌人还在源源不断地往上涌,他当即决定撤到坑道继续抵抗。 撤到坑道后,他把仅剩的手榴dan都收集起来,带着两个还有战斗力的战士,来到坑道口。 刚到洞口,他就发现五个黑影正鬼鬼祟祟地向坑道摸来,来不及多说,他纵身一跃,扑向美军。 另一名战友反应过来后,也赶来帮忙。 随着一声巨响,洞口恢复了平静,战友们打开手电一看,发现倪祥明和另一名战士躺在布满碎石弹片的交通沟沿上,他们身下,各压着一个血肉模糊的美军尸体,离他们不远处,还有三具面目狰狞的美军尸体。 倪祥明用自己的牺牲,守护了坑道,给战友带来了生的希望。战后,他被记一等功,并被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如今的老秃山,已是草木葱茏,不见当年的焦土,是英雄的鲜血,让这片土地重新孕育出了新的生命。

0 阅读:134

猜你喜欢

夜南故事

夜南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