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6岁的李开芬被活埋,这时,政治部主任张琴秋骑马冲了过来,一把拦下:“她才16岁,能有什么问题?快放了她!”
那年川北,秋风刮得人脸生疼,16岁的红军女战士李开芬被拖到山岗上,旁人正往坑里填土。
那时候,她半个身子已经陷在泥里,嘴唇冻得发紫,这姑娘参军才半年,怎么就被当成"反革命"了?
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政治部主任张琴秋策马冲过来,缰绳都没勒稳就跳下马背:"住手!十六岁的娃娃能有多大罪过?"她一把抢过铁锹,亲手把小姑娘从土坑里刨出来。
李开芬脸上全是泥水,分不清是泪是汗,只记得张琴秋把她搂进怀里时,那件灰布军装带着太阳晒过的味道。
这事发生在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时期,后来成为开国少将的李开芬回忆,当时部队搞"肃反"扩大化,像她这样出身地主家庭的小战士,随时可能遇到事,要不是张琴秋路过,她早成了荒山上的孤魂。
张琴秋可不简单,是红军时期职务最高的女性指挥官,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生,打仗时能端着机枪冲锋,被俘后组织二百女俘暴动,江湖人称"五百大洋都买不动的女侠"。
张琴秋救人的事在军史里不算稀奇,1935年西路军失败,她带着女战士们且战且退,弹尽粮绝时把最后半壶水分给伤员。
被马家军俘虏后,暗中组织姐妹们用针线在袜底绣路线图,最终带着一百多人逃回延安。
这些女兵后来分散在各部队,有人发现她们有个共同习惯,永远在挎包里备着针线。
李开芬跟着张琴秋学会打绑腿、认地图,更学会怎么在绝境里咬牙。
1936年她们被编入西路军妇女先锋团,在河西走廊血战四十天,有次突围时李开芬中弹,硬是抓着马尾巴跑了二十里,战友说她这狠劲活脱脱是"小张琴秋",这话比任何勋章都让她得意。
活埋事件过去84年后,百岁老兵李开芬接受采访时突然说起个细节:那天张琴秋其实刚挨了处分,自己都差点被审查,却仍敢拦下行刑队。
记者问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老人:"后来每次想撂挑子,就想想张主任那句话,十六岁的娃娃能有多大罪过?"